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试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 ,分析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在此背景之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重视“经验” ,倡导儿童和知识相统一以及重视活动。  相似文献   
7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力学理论的发展,总结了土力学理论中所蕴含的系统性思维、多元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用主义思想等科学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在土力学理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土力学理论今后的发展和其在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3.
合作教育的哲学基础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育的劳动教育思想基础和工读教育实践形式最早发生在欧洲,但合作教育的诞生却在美国,这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美国民族文化精髓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合作教育在美国诞生的重要基础。文章讨论了合作教育的哲学基础与合作教育在美国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其对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
大学生社会心态呈现时代特征的今天,道德教育凸显诸多问题。教育目标与现实脱节,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道德教育手段的滞后等道德教育困惑亟需解决。笔者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之启发,提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三回归,即生活回归、主体归回和方法回归,试图寻找解决道德教育困惑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5.
俞国锋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3):89-91,108
论述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及其对美国高校董事会建立、成员构成、管理体制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指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董事会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对校董会进行科学定位,通过董事会广泛吸收社会因素参与办学,积极筹措资金为学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提高办学效益,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顺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学界所忽视的辛克莱·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观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一种"保守实用主义"特征:一是打上了很深的消费主义的烙印: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满足炫耀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二是打上了20年代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烙印: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消费文化中的等级、阶级偏见。此外,刘易斯以一个文学家的敏锐判断力,捕捉到了社会学界在其半个世纪之后才意识到的"文化资本"、"广告的符号意义"等问题,表现出了他在社会文化方面超前的预见性和认知性。  相似文献   
77.
务实与创新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国民在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上的水准,是需要社会长期的培育建设,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要明白这一国策的深远意义,在确定发展规划、改革基础教育、营造社会环境、落实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到务实创新,才能促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8.
唯实践主义标榜以实践为基础,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张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唯一基础,认为离开了实践的自然对人来说等于“无”,等于不存在,无法处理好“实践”与“物质”两个范畴的关系,是“实践本体论”。唯实践主义使得主体的主观规定走向绝对封闭,从而陷入了“唯我论”的泥淖。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实践主导原则的统一,才能克服唯实践主义的理论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work on a number of different levels. Firstly, it comprises my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a career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hese reflections are entwined with a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that emphasises themes of power, politics and pragmatism. This subjective, and inevitably partial, account is combined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academic field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two disciplines it originates from, sociology and education, but also with the wider field of politics.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different strands with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coalesce or diverge, and the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tensions, fissures and struggles within the field will be considered. I also discuss the subject and content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possibilities for radical as opposed to reactionary or reformist agendas.  相似文献   
80.
The benefits of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re often emphasized i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training about producing and analysing data. Less often discussed are the philosophies of research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help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ways such paradigms lead to different insights and lines of inquiry, we offer a supplementary reading of a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 seen through the lenses of four different research philosophies. The program engages bi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tists as they work to increase native biodiversity in Hawke's Bay region of New Zealand and share successes with other regions. We argue that the benefits of training students to appreciate research possibilities via multiple research paradigms could improve the way we work together and collaborate with colleagues in other disciplines. Students are better equipped to select, develop, and defend appropriat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aradigms. Also, the potential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activity that complements project-specific data collection is great, as with most natural resource projects. In sum, improving our collective awareness of paradigmatic perspectives will help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s we all work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ecosystems and huma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