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9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晚清教案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士林阶层对基督教的误读甚至诽谤有关。通过对引发教案的一篇士林文章《辟邪纪实》的研究,解读其中对基督教的诋毁言论,并分析当时基督教在民众中的形象,希冀对当时盲目反帝和反教的认识情况稍加纠偏。  相似文献   
52.
微博谣言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微博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谣言等虚假消息、不实言论。针对微博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深层挖掘微博中的隐含信息,提出符号特征、链接特征、关键词分布特征和时间差等新特征,将微博谣言识别形式化为分类问题,综合新提取的特征与微博文本特征、用户特征和传播特征构建多个特征模板,利用SVM分类学习方法对微博进行分类,识别结果可有效辅助人们更好、更快地识别谣言。实验结果表明,在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新提出的特征能有效提高微博谣言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3.
文化心理影响谣言传播。灾难发生时,各种谣言折射出民族认知框架。认清谣言的文化本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文明理性的现代公民,方为降低谣言危害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4.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加强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和混乱。本文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谣言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分析谣言的评价论本质及其运行机制,试图找出遏止谣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5.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119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分析,获知我国辟谣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近两年学者在辟谣创新观点的研究上遇到瓶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在于理论阐述谣言传播机制、谣言防控治理策略、自媒体平台和谣言热点事件,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因此,未来可从定量研究、防控网络谣言的预案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和法制建设实践上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6.
杨政 《未来与发展》2011,34(9):60-63
谣言现象是一个消极的社会事实。谣言的传播过程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谣言的传播是个体行动者基于价值和报酬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谣言的存在,既反映了人的微观动机与宏观社会行为的矛盾,又昭示了人与社会中功能理性与实质理性深刻而持久的冲突。  相似文献   
57.
微博为话语自由表达在公共领域建构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其自身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以及对公众素养要求不够到位,谣言却也时刻伴随着。谣言的恶性传播使微博的传播、沟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阻碍着微博舆论平台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领域建构的进程。如何妥善规避微博传播中的谣言、不断完善微博传播平台,从微博自身管理机制以及对公众的素养要求等方面的考量,提出建立完善的事实和身份审核机制以及呼吁公众理性表达、监管部门适度引导,以期制止微博谣言传播,创造一个纯净的微博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58.
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13亿,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给谣言滋生提供了土壤,对网民而言,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和利益因素等驱动,来自网民的谣言数量剧增,谣言种类也丰富多样,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握网络谣言传播规律,防范谣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需要政府、传统媒体、新媒体、网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9.
新媒体强化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渗透强度,也使谣言具有更大的破坏性。近几年,由谣言引发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网络谣言”,可以看到网络谣言传播具有意图多元、有限理性、临时新闻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从明晰谣言产生根源、建立预防体系、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0.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担任的角色十分重要,对于谣言的治理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在非典疫情和新冠疫情中的作用,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明确科技期刊承担传播科学信息的责任与使命,帮助构建期刊在谣言治理过程中的传播主体意识。以期使科技期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利用大数据紧抓舆论热点,抢发科学信息;构建科普理念,扩大受众圈层;与辟谣平台展开合作,丰富辟谣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