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羞耻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个人无能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它是是非观形成的基础,是自尊心的表征,是抵御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自尊心、荣誉感和责任心来培养学生的羞耻感。  相似文献   
32.
先秦儒家耻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在地包含了耻感是修身之本,言行不一、无德、无信、无责无义为耻以及对“耻”与“无耻”的正确认知等内容。其中蕴含着明耻、诚信、重义、内省、担当等廉政价值观。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要加强耻感意识教育,营造耻感文化氛围,完善培育耻感文化的相关机制,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重塑耻感文化,彰显其廉政价值。  相似文献   
33.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一个关键性元素,它由荣誉感和羞耻心构成。青少年时期是树立个人荣辱观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全社会要从荣辱观的角度确立明确规范的价值导向,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策略,并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调运行"的力量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4.
Science teaching environments are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teachers emotions interact with their science teaching in powerful ways. To value the teacher is to value the whole person, not just the intellect. In this paper, a theorization of teacher emotion in science teaching is developed which illustrates the role of emotion in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elf-esteem in science teaching situation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ocial-constructionist theory of emotion, it is argued that emotion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within social relationships. Arising from this view, are the emotions of intellectual excitement, frustration and shame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The dynamics of these emotions, in the context of experience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may dispose teachers to act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towards science teaching. The theorisation developed is illustrated i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an early childhood science classroom. These experiences indicate that emotion is constitutive of teaching, and merits greater consideration in science teaching.  相似文献   
35.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是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尺度,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6.
"羞耻文化"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羞耻化”具有双重效应,特别是在目前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羞耻化”蕴含着道德约束机制和鲜明的理性精神,在剔除其落后一面的同时,“羞耻化”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化中的新的道德建设、人格建构、理性重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论孟子的道德实践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学说是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从道德意识先验论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可能和为何可能。而可能和“为何可能”的中间环节就是“如何可能”。孟子认为由“善端”发展为“善行”的具体途径有“居仁由义”、“知言养气”、“切身自反”、“心无愧怍”四种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38.
耻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心理,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形态。从耻感的个体心理过程、社会心理机制两个视角出发,剖析了公共管理者耻感心理中的"角色本我"、"角色自我"、"角色超我",阐释了耻感的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管理伦理建构的实现途径及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39.
采用羞耻体验量表 (ESS)比较大学生和成人的内疚与羞耻感在现象学上的异同 ,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TQ)对羞耻感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 ,实验表明 :( 1)羞耻感具有强烈的自我取向性 ,以否定自我、逃避现实、强情感体验和掩饰行为为特点。内疚感对已发事件中本身行为的反省为焦点 ,更多以考虑自己行为对他人的伤害以及采取措施弥补过失为特点 ;( 2 )羞耻和积极应对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 ;( 3)有无他人在场 ,内疚和羞耻都可发生 ;( 4 )与成人相比 ,大学生在体验羞耻时对自我的否定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40.
略论社会公德与耻感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和建设社会公德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们的自律,而自律习惯的培养,是以耻感培养为基础和关键的。知耻是一种道德意识,知耻,才能守公德。因此培养耻感,对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