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0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教育   3708篇
科学研究   2803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475篇
综合类   473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3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941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coordinate and allocate work through the various stages of executing business processes. The benefits of such systems appear pervasive, but no hard data is available that confirms that their implementation improves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part, this is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enterprise-wide initiatives in general.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of a longitudinal, multi-case study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flow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study builds on a novel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field work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Through its applic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technology to conduct business processes faster and with less effort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Surprisingly, only a fraction of the projects that were followed in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led to a fully oper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a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at all. Even so, in most of the projects where such a system was introduced thi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We present success and fail factor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within organizations, which we inferred from a follow-up analysis. The novel methodolog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thought to be of value to track the performanc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other technologies or organization concepts as well.  相似文献   
132.
刘喜球  王尧 《现代情报》2016,36(7):96-100
针对高校图书馆重阅读推广,轻绩效评估的现象,构建了一套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评估体系。本文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从活动组织、参与者评估、校园影响3个方面对活动全程进行绩效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3.
HR捆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R捆绑是近几年出现的人力资源研究和实践的新视角。本文运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和资源观理论解释和分析了HR捆绑的含义和作用机制,回顾了其实证研究的结论,并概括了以往HR捆绑研究和实践中的主要不足,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HR捆绑研究和实践的两个构思:胜任力为核心的HR捆绑模型和HR动态匹配捆绑模型。  相似文献   
134.
建立与科学业绩评估相适应的资产组合管理业绩报酬设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我国资产组合管理报酬设计存在如下问题:固定报酬在总报酬中的比例过高,促使管理人追求高波动率的股票,而浮动报酬的设计可能导致业绩优秀的管理人追求高风险的个股,而业绩差的经理可能进行分散的消极投资。论文在国内首次提出如下方案:设定浮动报酬上限,降低起提浮动报酬的起提点,降低固定报酬在总报酬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ost-M&A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in four major high-tech sectors. Non-technological M&As appear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cquiring firm's post-M&A innovative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technological M&As, a large relative size of the acquired knowledge base reduces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acquiring firm. The absolute size of the acquired knowledge base only has a positive effect during the first couple of years after which the effect turns around and we se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acquiring firm. The relatedness between the acquired and acquiring firms’ knowledge bases has a curvilinear impact on the acquiring firm's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is indicates that companies should target M&A ‘partners’ that are neither too unrelated nor too similar in terms of their knowledge base.  相似文献   
136.
罗彪 《软科学》2007,21(4):134-137
通过回顾企业集团的不同分类方法,指出以管理控制模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更能揭示企业集团类型对业绩管理系统的影响。区别了不同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企业集团业绩管理系统在构建方式、控制手段和监控周期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7.
磷化工行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具有异与其他行业的功能价值特质。在分析产业技术研究院对传统磷化工行业创新推动等发展价值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与环境因素三个角度构建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结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力度、社会服务质量与交流合作程度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8.
关于员工多样性与绩效的关系,已有的研究并无定论。将研究层次限定在个体层面,以信息决策理论、社会分类理论、断层线理论等为基础,选取个体感知差异来刻画组织的多样性情况,深入研究其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面向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展开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对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员工多样性与个体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共享部分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员工对待多样性的态度对此中介过程发挥调节作用。随着个体对多样性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正面,多样性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9.
给出新型三类用理性杂交模式、根据一种修正的Hellinger-Reissner原理、建立高精度非协调轴对称实体旋转有限元时,其单元刚度矩阵的准确计算式。  相似文献   
140.
基于本土企业201份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了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是检验了组织内部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建设性越轨行为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适度的建设性越轨行为可以促进个体的创新绩效,而过度的建设性越轨行为则会降低个体的创新绩效;(2)组织内部社会资本调节了建设性越轨行为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组织内部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组织,对组织内部社会资本水平高的组织来说,建设性越轨行为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更高的建设性越轨行为水平上。研究结论揭示了“建设性越轨行为是一柄‘双刃剑’”的本质,为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