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83篇
科学研究   7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现、视域融合、主体同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82.
职工的语言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写作教学应同培养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写好应用文,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的基础,熟悉业务,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3.
戴震是我国18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擘,被后世诸多学者奉为中国启蒙先驱。戴震出生地徽州,18世纪以商贾兴盛、儒风帜盛、宗法礼制完备著称于世,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美誉。戴震思想重知的特色,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在学术观念史和徽州区域文化的双向中来展开对戴震重知思想形成的深层区域社会背景的探究。  相似文献   
84.
文章指出了《新编大学英语课文辅导》一书参考译文中的15处不恰当的中文翻译,并从词义、语法结构、上下文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阐明了自己的见解,并以此强调了独立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5.
对档案馆“服务壁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就“如何认识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服务壁垒’的内涵与具体表现”、“如何认识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服务壁垒’的成因与危害”以及“如何克服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服务壁垒’”问题谈了作者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86.
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就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7.
通过科学基金“地表柯石英的模拟合成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项目的评审、批准和研究的具体实例,阐明基金评审制度改革,设立非共识项目的政策,极大地鼓励和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88.
以分数为目标、对教学内容理解表面化和教学设计无基本章法是造成课堂教学平庸、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关注优秀课的表现形式与评价标准的同时,更应关注优秀课成长的基础、过程与方法。超越应试是优秀课的基本要求与历史使命;理解数学是教学设计与优秀课成长的基础,而好的教学设计框架则是优秀课成长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89.
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伟大事业。可以说,人教版地理教材50年(1950~2000年)的建设史,就是新中国基础教育地理教材前50年的建设史。在这一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有一些心得和感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始终在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框架下进行。为国家教育培养目标服务,体现国家意志是基础教育教材特有的性质。(2)教材编写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团队的建设是教材编写的组织保证;地理科学和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编写教材的两个重要支撑。(3)教材编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注重实践,坚持学习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4)教材编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每一版教材都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这项课题的研究也将永远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0.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process of 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 (RPL) in higher education. It is based on experiences from a project carried out in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Lund, Linköping University and two trade unions in Sweden. The aim of the project was to find ways of recognising prior learning for accreditation of course credits at university level. In the project and its analysis, Haberma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was used as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During the project we carried out a thematic analysis based on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had a mystified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RPL must be considered a learning process and that the participants’ prior learning can be characterised as practical wisdom. These themes guid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language proficiency seemed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for the outcome of the process.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that a more fair and valid assessment of the participant’s prior learning could be accomplished by focusing on RPL as a process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However,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process suggests that RPL for accreditation is problematic and could be seen as a colonisation of the life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