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328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57篇
综合类   28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依托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新疆大量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各级保护名录。在申报过程中,社会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在整个新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对原生态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新疆民间文化保护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42.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汉口学院《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慕课为例,围绕中国民族音乐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慕课翻转模式的音乐教学对高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解构与重构,以期为高校音乐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良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天津民俗文化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干流,分别为统治阶级、市民阶层和下层劳动者创造和享用的文化。天津民俗文化发轫于建城以前,兴盛于开埠前后,成熟于近代百年。影响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河、海交会是天津民俗文化形成的最大环境优势。二是经济发展。漕运、芦盐带动天津商业,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使代表市民价值观念和具有浓重市民文化色彩的城市民俗进一步发展。三是社会环境。作为军事卫所,天津具有浓重的军旅气息,造就天津"俗尚武健"的市民性格。所谓"无论贫富,见义必为,饶有古遗风"。天津民俗文化长期处于一种碰撞、调试、吸纳、融合的运动状态,突出一个"杂"字。许多外地民俗文化一旦移植到天津,很快会被吸纳,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现象。近代天津开埠,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和融合创造了条件。挖掘天津民俗文化,不仅描述出天津丰富的民俗盛景,而且力图使它产生现代效应,为天津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5.
陕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北民歌做了简单的归类介绍 ,揭示了民歌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 ,相互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畲族的民间工艺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刺绣、彩带、竹编、服饰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更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对这些工艺文化的研究、整理对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囿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告别了高雅文学的象牙之塔,拆除了横亘在雅俗文学之间的高墙,这种鲜明的通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划和框定小说模式的作用。福克纳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并不是要去媚俗,而是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地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思考、忧虑、探索见诸于文字,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48.
皖北地区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战争不断和土匪猖獗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种类多、影响大,具有道德教化、精神维系和社会整合等正面功能。当代皖北地区民间信仰具有坛庙大部分修复或保留下来、庙会以商品交换为主、功利性较强和封建迷信色彩较浓等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间信仰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9.
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诗歌,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歌谣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是古代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歌谣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统治者之所以特别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采察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风俗重要内容的歌谣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明代民歌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很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为明代散文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