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体育   175篇
综合类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对“中国前卫搏击对泰国泰拳对抗赛”的比赛全过程进行了录像,针对双方队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和比赛成绩,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为武术早日进入奥运,为我国警察搏击训练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2.
“四击”是武术运动的重要技术,是构建攻防格斗动作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靠单一的技术和体力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利用各种地形、建筑物等条件,灵活机智地采取相应的擒拿格斗战术,才能保障在各种不同场所发挥出武术“四击”的威力。  相似文献   
243.
为探寻民族摔跤在我国数千年传承不断的原因及其所蕴含的崇武尚武价值对国家民生与国运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摔跤所蕴含的崇武、尚武、强民、强军等特点为切入点进行梳理和剖析。研究表明:民族摔跤被我国历史上强悍游牧文化所推崇,是中华文明史上数个王朝保持民族强盛的秘密武器;民族摔跤所蕴含的民族强盛密码能有效培养国民"威武不屈、爱国无畏"的尚武精神和民族血性;国家注重军队"武勇精神"的培养,是提升士兵的血性、武勇、报国气节,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民族摔跤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新时代应大力发展民族摔跤运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文化,以助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44.
不同强度训练时男子摔跤运动员血清性激素和皮质醇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24名男子摔跤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课时性激素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时间大强度训练课后血清睾酮、皮质醇没有变化;较长时间中等强度训练课后激素变化不明显,训练课后20小时(次日晨)上述指标与训练前比较也无差异,提示这样的训练没有造成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适时地监测这些指标,对于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训练负荷以及训练后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5.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分析了10名优秀女摔跤运动员和10名普通女学生静息状态下心脏各瓣膜口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专项训练的优秀女摔跤运动员的主动脉、肺动脉、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频谱的有关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为正常范围)。结论:经专项训练的优秀女摔跤运动员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储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46.
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摔跤运动中手、腕、肩和膝等部位的损伤,以及导致这些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提出简易、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7.
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10名摔跤运动员摔跤模拟比赛后血、尿一系列生化指标的实验分析,发现摔跤是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无氧有氧代谢供能的运动项目。在模拟比赛后,血乳酸明显升高,但1h后消除迅速;肌内嘌呤核苷酸分解激活,血氨和尿酸生成增多,血氨和血尿酸与血乳酸指标一样,可作为运动强度和机能恢复的指标。摔跤比赛降低肾功能,赛后60min明显改善,摔跤比赛后至少24h内,机体处于蛋白质净降解状态,约2d后完全恢复。摔跤比赛对运动肌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对结缔组织损伤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8.
摘要:中国式摔跤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秀代表之一,是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展现东方哲学精神的一项体育运动。为了探究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揭示影响其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和所蕴涵的启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运动竞赛、竞赛规则和科学研究等相关要素。研究结果:1)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经历了2个时期和6个阶段;2)全运会时期,受到重视,运动竞赛达顶峰,竞赛规则多次修订,科学研究稳步推进;3)非全运会时期,身处尴尬境地。运动竞赛活动呈现波浪式,竞赛规则两次修订但未出版,科学研究呈现广度有余、深度不够;4)合法的协会社团和学会社团不健全;项目名称不统一;运动竞赛活动没有形成“塔式”体系结构;竞赛规则反映中国式摔跤特点不显著。据此建议:辩证处理好三组关系、合理运用好三种力量、坚持走好三条道路,形成多元化推广模式和发展方式;构建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体系,确定国际通行规范的项目名称,统一技术动作名称和术语。以期自我革新,摆脱尴尬境地,形成中国式摔跤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担任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开路先锋者。  相似文献   
249.
摔跤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受世界各民族的喜爱.摔跤是一种强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其特点是两人在在直接的徒手接触中进行搏斗,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很高,也是短时间内和对方比速度、比力量、比耐力、比灵敏、比智力、比心理,所以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和较高水平的连接技术动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水平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