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体育   175篇
综合类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中国男子古典式摔跤队参加第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的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统计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男子古典式摔跤训练提供现实依据,提高我国男子古典式摔跤的训练和竞技水平,争取实现2008年男子摔跤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2.
检测摔跤运动员一个训练周期血样生化指标,为动态掌握训练强度、调整训练计划、进一步指导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在整个训练周期呈现下降趋势,血尿素的变化趋势与血红蛋白基本一致,运动员肌酸激酶对运动强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3.
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四寨村一带的侗族摔跤,是集武术和娱乐为一体的一项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有其独特的竞技特点和习俗规则。厘清侗族摔跤习俗的文化背景、习俗仪式、裁判规则及其核心技术特点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侗族摔跤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古罗马角斗体育竞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体育的某些元素,并在自己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孕育并发展了角斗竞技这一决斗体育形式.在异化的体育中赋予其野蛮与嗜血、观赏与娱乐、政治与战争等文化特质,成为一种血腥竞技体育文化.从角斗竞技的兴起与衰亡入手,对角斗士的界定、类型、来源、头盔、培训、现众、宿命和竞技场进行分析,对角斗竞技的特点:希腊体育的继承、罗马体育的异化、统治阶级的政治武器、世俗化的娱乐手段、频繁战争的现实表现和角斗士的抗争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归纳出角斗竞技的文化内涵及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5.
散手快摔技术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散手快摔技术是散手三大基本技术之一 ,对散手快摔技术原理进行分析 ,有助于提高实战中的对抗能力。快摔必须掌握时机 ,选择合理的把位接触点并顺势借力 ,采用带、顶、阻、抗等技术来进行。散手快摔根据技术特点又有主动近身或接招进身的技术 ,即主动靠近对方 ,先发制人。在双方接触中 ,适时变把 ,并随对方的变化灵活运用快摔方法 ,以达到实施快摔技术 ,制服对方的目的 ,赢得比赛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6.
运用实地观察法和现场统计分析法,对第8届全国民运会摔跤比赛中扦别动作的使用率和成功率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扦别动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7.
辽、金、西夏及元代武术在民族体育史与古代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据考古发掘及文献资料对上述诸民族政权时期拳搏角抵与器械武艺的发展及特色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8.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访谈法,就情绪状态对格斗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及影响情绪状态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针对格斗项目运动员可采用适应性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认知调节训练、程序性训练等进行情绪调控。  相似文献   
59.
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探讨,研究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损伤特征,为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中国式摔跤市场的构成要素、消费者、生产者、中介组织以及法规体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式摔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式摔跤市场运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