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为分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2.
萧岛泉的《杨献珍:共和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人》一书,对于解决共和国历史上"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论战这个问题有其别人不能取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帮助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看到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3.
《少年科学》2011,(5):20-21,F0003
1、用剪刀把塑料瓶的顶部和底部剪掉.你会得到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一分为二。2、拿起其中的一个半圆柱体.按照图中所示剪开,你的船帆就准备好了。将小棒切割到比船帆长2厘米的长度。  相似文献   
124.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相似文献   
125.
2010年的高考是湖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其中英语科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来的完形填空题一分为二,新增一道12分的主观题性质的“完形填空(二)”。本文拟就对这一新题型进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6.
“我可以从一张作文纸中把整个人穿过去,你们信不信?”“可能吗?”“老师又不是魔法师。”“嗯?呵—老师又没魔法?!“不信!”……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个人一张纸,让我们想想怎么穿,再做一做。我苦思冥想,如法炮制余悦尔的方法,直接将手一穿。我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别人的方法:有的将纸一分为二,向后一抛;  相似文献   
127.
1 两种磁场 众所周知,磁体能够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直线电流实验,证明了电流也能够产生磁场.后来安培通过分子电流假说进一步表明,磁体的磁场与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所产生的,即一切磁现象都具有电本质.  相似文献   
128.
许多同学将“一分为二”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混淆,不能准确无误地做出判断和选择。有这样两道题:①喷洒农药,蝗虫被控制了,但同时污染了环境。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相似文献   
12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为便于大家理解.有人用“一分为二”.有人用“一分为三”,通俗地说明此规律的基本内容。由于毛泽东常说“一分为二”.故这种解释广为流行.而“一分为三”则被长期冷落,甚至被作为错误观点加以批判。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成立。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而丰富的含义。而且,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一分为二”更多地是指理论状态,而“一分为三”则是常见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0.
对思想史的研究不仅应该包括对思想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思维方式的研究。特定的思想是特定的思维方式的结果。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格局表现为:即有“一分为二”,还有“合二而一”,而更有“并行不悖”。多元思想为新的综合提供了可能,同时,多元思想也为新的交锋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多元思想之间某些不可能约性也使得多元思想之间的交流最终变成“杂语喧哗”。如何在多元文化的“杂语喧哗”中建立地卢开放、明智、多角度、建设性的新思维,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新思维的发展,也是当代人最终走出绝对化、偏激化思维的标志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