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孙中山宪法思想,以"五权分立"为主要内容,涵盖民族、民权、民生诸方面;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界标,分为形成和确立、丰富和完善、飞跃和展开三个发展阶段。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确认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好民生的重要举措;重视政党的作用,对"以党治国"作出合理解释。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或者二元论。孙中山宪法思想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国时期宪法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并且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事业具有内在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2.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著名理论家与活动家,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中,他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广泛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辛亥革命后,他又以大量的论著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并赋予三民主义以某些新的因素,为孙中山先生实现伟大的革命转变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43.
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灭亡的原因很多,三民主义信仰的危机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蒋介石集团随意篡改三民主义为己所用,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生了质变,失去了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致使南京国民政府人心涣散,军队兵无斗志,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44.
孙中山是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化认识的集大成,他在西方明和中国旧明相撞击的过程中全面阐发了三民主义的化宗旨,把西方先进化和中国传统优秀化相结合,并部分借鉴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的化探索对于我们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正式主政东北。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易旗帜,遵守三民主义,拥护国  相似文献   
46.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珍 《兰台世界》2013,(22):118-119
<正>孙中山在总结"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曾经讲道,"他所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有因袭中国固有理论成果的成分,有借鉴欧洲学说的地方,有自己本人对理论的独创,所以自己的三民主义是集中外学说顺应世界潮流而得的一个理论成果"[1]220。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因袭中国固有理论成果,借鉴欧洲学说加以自身独创而得的"创  相似文献   
47.
48.
三民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理论之一。孙中山晚年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突出了反帝反封建和重视工农利益的思想;对三民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说,从而使之成为更加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胡汉民是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院长,在其主持立法活动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立法思想。其中,以三民主义作为最高立法精神和最高原则,确立社会本位的立法方针,是其立法思想的核心。其立法思想的提出,对于推进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0.
孙中山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探寻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建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体系时,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套颇有见地且对今天仍有价值的理论和主张。提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才能得到改造和发展。从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历程来看,能否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其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进程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