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善行德育”的化育之路,就是要让我们的德育不愠不怒、不急不躁,引领学生浸润在“善文化”的道德情境与氛围之中,让善念存于心、见于行,以期达到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的化育境界。  相似文献   
52.
张侠 《学语文》2013,(5):57-57
上善若水”这个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又名《老子》),“上善”指的是“至善的、最完美的、与人无争的圣人”。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是“至善、最完美的圣人就如同水一样”。既然这样,那么,水又有哪些至善的品格呢?对于这个问题。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儒家代表人物孑L子以及佛家代表人物净空法师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3.
第十八章 试剑天下 2006年8月,中游象棋联赛开始,前面提到上善若水在中游建立了娱乐幽闲帮,人气不错。从锻炼队伍,熟悉中游的角度出发,我们组织主力队员,参加了这次中游联赛。  相似文献   
54.
一、上善若水 善和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说其对立,是因为,善与恶如同水火,是不相容的;说其统一,是因为善与恶同时是人的一种心态,一种思维,并由此衍生出的种种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5.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和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好的人像水那样,水帮助万物而不与它们争利;水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水,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56.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其开山著作《道德经》一书围绕"道与德"展开了它的核心哲学体系的诸多命题。其中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命题阐释,展现了老子对做人做事的哲学思考,给世人以无尽的启迪。  相似文献   
57.
张韶龙 《现代教学》2015,(Z1):104-105
老子《道德经》有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我们所理解的"对话教学",是指基于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内在需求,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不同教学主体之间的思想碰撞、信息交流、心灵交汇、差异认知、互动生成、经验共享,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基于"对话"的课堂教学,因为融入了"水"的品质——"柔美、谦逊、灵动、包容、宁静、激荡、深邃、多元、变化"等,使基于  相似文献   
58.
在一次聚会上,那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而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相似文献   
59.
师者如水     
《老子》云:“上善若水。”能当上善者,古之教化,今之教育。师者如水,对学生、对教育皆然,我作如是观。水利万物而不争。教育是去功利的,教师对学生亦然。教育,通过教师成全学生。若说功,则是于社会的教化之功;若说利,则是受教育者的成长之利。于教师本人,则不能谈功利。去功利之心者,方成良师,恰如水润万物而不求万物之回报。师不宜以强示生。师生之间无强弱,所谓“主导”“主体”云者,是从学习活动而言,并非师生力量、态势之强弱也。天下至者柔莫若水,然至刚者莫能与之争。  相似文献   
60.
翁心诚 《精武》2010,(4):66-67
一、成于机缘 古之形容宝中宝者,有荆山之玉、灵蛇之珠与之类比。王壮弘先生《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乃太极系列著作中的荆山之玉、灵蛇之珠。整理者之一蓝晟先生称其为"数百年难得一见通达太极拳真谛的著作"(《序二》第6页,为便于阅读,以下引文均不注明出处),是一个有自我体悟的见解,意在说明王先生对太极拳的贡献非同小可,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