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被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这不仅是对教师权益的毁损,也是对学生权益的侵害。真正实现教师对惩戒权的行使,既需要加快教育法治的进程,也需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2.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针对年满3周岁的小班幼儿设计的,所以一节课只新授一个单词。当然不仅仅是孤立的单词.还有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句子,这不作为必会的内容来要求幼儿.因为apple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水果,我们就可以采用实物教具。同时.为了避免幼儿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apple图片。  相似文献   
33.
一从对话理论的视角来看,大致以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为界,阅读教学表现出了两种很不相同的取向:一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以权威姿态的讲授垄断课堂话语权;一是教师不作为,放任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并且后  相似文献   
3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因素。在相同条件和背景下,有的教师之所以能驶上“快车道”,而有的教师却总是走不出“高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却退,还在于主观上的不作为,或是自满心理、或是自卑心理、或是自傲心理、或是自庸心理。  相似文献   
35.
陈宇  黄牡丹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0):69-71,87
关于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交通肇事后逃逸而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能否出于故意;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交通肇事的先行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否可以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36.
我国法律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规定过于简单、片面,并且存在问题,在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有必要进行完善。从行政不作为和举证责任的有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告对行政不作为负举证责任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应该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因而在以后的立法修改中应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37.
行政不作为行为在当代中国的存在.有其认识根源、利益根源和体制根源。行政不作为的行为必定是违法的,这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行政不作为行为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造成政府职能错位,不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直接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必须从增强责任行政意识,自觉实行依法行政:改革行政体制,引入公务员问责制度;加强行政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等方面防治行政不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38.
义务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公益事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教育的公益性质并没有得到彻底的体现。政府不作为、乱收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就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益性。教育良知为种种现实功利所遮蔽。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进一步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表现在:  相似文献   
39.
周晓辉 《华章》2007,(9):67-67
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应该表现为不作为,而不作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相应的要件,从案例反映出来的主要是在作为义务来源上,本文针对案例对作为义务来源进行阐述,并就作为义务来源是否扩大进道德义务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0.
刑法学     
《河北自学考试》2006,(3):16-16
一、简答题1.简述不作为犯罪中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答:刑法上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特定义务。(3)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2.简述我国刑法总则对死刑适用的限制。答:(1)死刑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必须经过核准程序。(4)死刑设有缓期二年执行制度。3.简述伪证罪的构成特征。答:(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