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什么称之为意境美?意境美是一种特性,用以审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从古至今创作出诸多具有意境美,艺术造诣极高的作品.在明清两代,理论家多以吸取是否具有意境作为衡量的标准,王国维则在理论上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73.
文章对中国戏曲中女演员的地位、作用和不同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探究;从戏曲的起源到戏曲发展的成熟直至今日,全方位地对戏曲女演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强调了戏曲女演员在整个戏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4.
民间歌舞、滑稽戏以及说唱是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生""旦""净""丑"为戏曲的角色分类:"唱""念""做""打"是戏曲的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洗礼,中国戏曲从不成熟到成熟,它融合了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同样也影响着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它不仅仅影响着现代音乐创作的题材,还影响着当代音乐创作的风格趋势和结构。本文将对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和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5.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几代音乐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歌唱体系,但目前声乐领域出现的"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现象,需要我们回归过去,放眼国际.本文将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和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西方声乐艺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此来探索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方式,进而完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76.
王昭君的故事流传悠久,从简略的历史记载到小说变文的演绎,历史的片段被赋予精神灵魂。《汉宫秋》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体现了从史卷到舞台对王昭君的解读,具有历史的凝重性和现实的针对性。它融合了宋金诗人的心灵,折射出元代文人时代环境下普遍痛楚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7.
据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戏曲的观众基本上是些中老年人,即便有年轻人,也多是些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尽管有关人士为此而大声疾呼:“拯救民族艺术!”其结果却还是应了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所言——“台上振兴,台下冷清”。中国戏曲艺术濒临如此尴尬境地,自然波及到了当前的中学戏曲教育,并由此而衍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学阶段是否需要戏曲教学?新课改下的中学戏曲教学又将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78.
胡宏莉 《儿童音乐》2008,(12):72-73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唱脸谱》使学生理解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3.能有戏曲韵味地演唱《唱脸谱》。4.通过让学生画脸谱、戴脸谱表演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绘画的结合美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9.
本刊讯正月里,花里花朵开……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南康市逸夫小学的校园里总会弥漫着优美的采茶调,全体师生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这边扇子花翻飞,那边矮子步跳起,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赣南采茶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是随着<西厢记>和<琵琶记>的"经典化"过程而渐成定格的,遂演变为一种带有形式主义特征的主导性叙事模式.这一模式是艺术场域与权力场域相协调的产物,体现的是"礼乐之和"和"治世之音";它一旦被经典化后,就内含有一种复制机制、生产机制与调控机制.中国人固有的"伦理信念",保障和支撑着"大团圆"结局的实现和完成;由此而塑造的"文化习性",是消愁补恨、复制团圆的内在机制.中国戏曲与传统的"乐教"之"乐",有着文化谱系上的家族血缘关系与传承关系,"大团圆"是"乐"之文化属性--"和"所型塑的景观;"中庸理性"的行动取向和对立转化的致思方式,是指导叙事、消弭冲突的"文化文法".概而言之,曲之为"曲",是大传统文化的"乐教"观与小传统文化的民间趣味及其时代精神的高度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