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33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认定"义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构式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具有不同的构式义,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义。"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义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12.
实践活动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它体现在主观性与客观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历史性与创造性等方面,只有把实践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才能抓住实践的要害和实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主基调是:全方位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挖掘用客观性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防止仅仅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能力。主观性试题进一步发挥其考查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势,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在复习中要注意采取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得分和同学之间拉不开差距的题型。如何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高分?最为关键在于审题,包括审准材料和审清设问,不同的背景材料,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即使是相同的文字或图表,设问不同,其答案也会大相径庭。那么如何审题呢?采取“五有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之间存在着悖论: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规模、投入与数量持续扩张,但教育均衡程度与水平却在下降,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这不仅是理论与逻辑上的推论,也是为我国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产生此悖论的原因在于,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当前阶段,由于参考群体的变化,人们产生了普遍的相对剥夺感,教育均衡或公平感走低,从而引致整个社会对教育不均衡现象的广泛批评。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之间也呈现出经济学上的倒U型曲线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之间悖论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17.
曾跃懿 《新高考》2009,(Z1):45-45
首先,由于语文是主观性很强的考试,卷面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多少会影响其给分的状况。因此,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是最基础的一步。在客观性选择题部分采用最多的是排除法。排除法的采用方式因题而定。其一,在某些题中,你可以将所给的选项名分别放入题中,找出最适合的一项。其二,你可以将选项中的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选项作为你的选择。当然,能用直接选择法时请勿用此法,以免被干扰选项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育是理解,是信任,要沟通,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可见,沟通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教育力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现代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人将自己与他物区分开来的那一刻起,自由就已存在。它是人类被尊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标志性特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意识以独特的方式隐匿于庞大深邃的传统文化、习俗中。追本溯源,以求揭示先秦思想家的自由观并对其进行现代释意。以期待现代中国人合理把握这一意识现象并更好地为自己定位。从而铸就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