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讲话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这三个方面。其思想性主要涵盖人民性、爱国主义、民族复兴和崇尚道德等内容;其艺术性主要强调美的创造和形象性;其观赏性来自多个方面,而文艺的市场价值正取决于文艺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322.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党的二十大是我们继续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节点。基于唯物史观解读中国梦,可以为继续奋进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和论述,构建了中国梦的历史实践性,赋予了中国梦世界历史性,确定了中国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323.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吸纳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监督思想中的先进因子,并在监督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权力监督思想。党始终高度重视权力监督,以党的自我革命确立与时俱进的权力监督方略,不断完善权力配置与运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权力监督体制机制,深化运用一体推进“三不”方针方略,对权力进行体系化监督,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党不断丰富发展权力监督思想与经验,推动监督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324.
制度自信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精神基础,为制度方向定航、制度韧性强化及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撑。基于明确话语概念、话语条件和话语逻辑的基本前提,加强中国制度话语认同是中国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诉求。新时代,党通过制度人民性的理念表达、制度自信的认知表达和制度效能的实践表达,构建了话语理念、话语范畴和话语策略相统一的制度自信话语体系。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应在明确社会主义话语属性的前提下,坚持坚定“四个自信”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体类型拓展、表达能力提升、传播力量强化和实践基础巩固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25.
梁杨菁 《新闻战线》2023,(22):94-95
精品内容生产成为主流媒体坚守的价值高地和独特优势。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聚焦“早餐”故事,推出微纪录片《早餐中国》,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诚信友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折射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26.
人民性是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其内涵表现为人民共有、人民共治、人民共享和人民共同发展。面向人民群众办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实践指南和目标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高等教育政策的人民性,具体体现在办学方向、招生对象、办学主体、办学目的等方面。展望未来,新时代高等教育政策人民性的彰显,必须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牢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27.
长期以来作为新闻理论研究焦点议题的“公共性”概念,由于长期被滥用误用以及其自身的逻辑矛盾,在当下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阐释中面临着解释力不足的困境。不论是历史语境还是现实语境中的公共性,都是同“公意”紧密相关的理论话语。在公共性的话语逻辑中,由于无法真正调和公私矛盾,新闻媒体只能通过构造的方式形成“公意”,这便决定了公共性话语既无力完成自洽,也难以适用于中国的学术生产与社会实践。而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人民性”,将党性作为新闻媒体形成代表公意的前提,因而具有以理论转换方式弥补公共性话语缺陷、回应公共性理论困境的充分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