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3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最早由西洋传教士于康熙年间带入中国。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帝传旨刊刻一组表现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奇叛乱及平定天山南路回部维吾尔大小和卓木的战争的铜版画,以弘扬自己的武功,并纪念那些出生入死的清军将士。  相似文献   
742.
第一个到中国东北的基督教传教士郭实腊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教,而是侦察情报。  相似文献   
743.
欧文·金格里奇教授历时三十余年,行程数十万英里,亲阅了近600本现存的分别于1566年和1617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写出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评注普查》,并得到了很多新奇独特、震撼人心的发现。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该书成书背后的故事。本书既是一部长期坎坷的考察历程的传记文学,也是一部关于西方文献学的悬念丛生的侦探小说。本文摘自译者序,有删节。  相似文献   
744.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做了大量的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适应、沟通工作,虽然这主要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实际上对于异质文化间的交往是有启迪意义的.作为此类著作的代表,利玛窦的<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方济各会利安当的<天儒印>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一部典型的适应儒家的著作,它从基督教教理的角度出发,对<四书>中有关"天"、"诚"等范畴作了全面的阐释.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5.
一天,有人问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讲演词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个礼拜天,我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在非洲传教的苦难生活。当他  相似文献   
746.
1861年烟台开埠以后,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在当地的教育、医疗、科技、实业等各个领域充当了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教育理念、科技知识、开明思想使烟台社会风气大开,对当地早期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文化启蒙、开拓视野、开启民智的作用;也使当时烟台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教民群体和教会组织。同时,烟台民众的信仰也趋向多元化。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对近代烟台的社会变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7.
远在明末,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就已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传到中国。这些著述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庞迪我(P.Did,dePantoja,1571—1618年)的《七克》和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的《畸人十篇》。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所著《七克》初版于1604年,重  相似文献   
748.
面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森严的文化壁垒,以马礼逊、郭士立、伯驾等人为主要代表的早期来华传教士,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种以向当地居民提供义务性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协助传教活动为最终目标的传教模式和理论,即"医药传教"。"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以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9.
通过文献考证并运用科技史方法,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科学技术传播内容和特色进行论证,纠正了过去有关潜水器具报道、有关建议中国创设农会、有关中国第一个西医医院等错误论断,使鸦片战争前夕经由期刊传入西方科技知识的原委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750.
十六世纪,在欧洲受基督教冲击的天主教,急需寻找欧洲之外的传教场所,于是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除传播基督教文化外,也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在这次中西文明的相遇和交流中虽然发生过冲突,但耶稣会士也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不少的儒、道经典著作,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