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原因  杨春林 《大理文化》2012,(8):107-112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很多诗篇表达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自己的经历和感怀,真切且有诗意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诗史”说在后世的诗论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明代的杨慎从诗歌主情与诗贵含蓄以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等方面对“诗史”说进行了较为完备、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清军入关及南下,在南明各社会群体的心理上引起了巨大约反响。作为南明政权中坚力量的地主阶级在“国难当头”之际纷纷降清,且降清的心态不一。这些驳杂的降清心态无疑增加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数。  相似文献   
13.
福建金门县共有三座明代鲁王墓疑冢、真冢和新墓.疑冢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林树梅所发现,不久,林树梅写下<修前明鲁王墓即事>诗.真冢为1959年所发现,同时还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新墓为1963年所修.本文从读林树梅诗入手,简单述论鲁王墓发现的经过,指出<明史>等文献关于鲁王卒年、死因、葬地等有关记载之失.  相似文献   
14.
著名抗清英雄张苍水在浙闽沿海坚持斗争近20年,其碧血支天的精神,一直吸引着文人志士,围绕他被清军抓获的具体地点也已困扰宁波舟山的学者30年。通过旁搜定海、象山、宁海等地志书,逐一分析前人各种论证论据,借助现有各种史料,分析"悬岙"的成疑原因,并为被执的具体地点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明史·顾锡畴传》谓顾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温州总兵贺君尧所杀;而卢若腾《留庵文集·东瓯稿》却云浙东总督刘孔昭(诚意伯)发兵南下,杀顾于江心寺。顾锡畴为何人所杀,当时即成为疑案。此中事实,涉及南明隆武时的温州各派利益,真伪尚须考辨。  相似文献   
16.
微关注     
<正>@人民日报:【国家档案局首发南京大屠杀视频档案】国家档案局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频率为一天一集,以纪念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档案局首次以视频形式发布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张宏杰:明朝灭亡之后,弘光小朝廷终于发现了黄册的用处:他们把这些档案用做了造甲和火药的原料。这一发现并没有挽救南明政权。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档案馆的黄册库至此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7.
“白毛毡”即李自成余部“忠贞营”部队。联明抗清入驻广西期间,因受南明党争影响及内部矛盾而两度分裂,分离之部转战楚粤界上,坚持抗清数载,最后汇合于大西军余部。“白毛毡”本义为“白毡帽”。“白毛毡”旧事可证大顺军联明抗清而称“忠贞”的历史事实,并可纠旧史家记述之偏。  相似文献   
18.
西南明珠     
监管区中间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和球场,正前方座落一栋恢宏的教学大楼,三栋宽敞的监舍楼和一栋多功能犯人食堂排列两边,明亮的习艺楼、接见楼和优质的医院分别座落四周又遥相辉映;坚固厚实的高墙紧紧包围监管区;装备齐整的武警营房威严地监视在高墙外;宏伟的监管指挥中心把守监管区外不远处。  相似文献   
19.
清初李化鲸等领导的榆园军是山东境内一支奉明朝为正统的农民义军,从客观上支持了南明政权。史学界认为侯方域对榆园军失败负有关键责任。其实榆园军失败有多种因素,主要原因是活动范围小,首领意志不坚,与其它义军协同作战不够,清政府重兵镇压;而侯方域只不过是个被清政府利用的懦弱文人,并不是榆园军失败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20.
南明前期中国延续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对日政策,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中日关系处于断交状态.随着清军南下的兵锋愈来愈强劲,南明武将跋扈控制朝廷和各个政权相互争夺正统地位的局面的出现,使得抗清形势变得愈来愈严竣.南明政权中不愿亡国的忠贞义士利用他们曾经与日本建立的各种关系,多次前往日本乞求军事援助,希望抗清力量得以扩充.日本态度犹豫不绝,历经曲折,虽然日本官方并未直接出兵对清作战,但却在历次的南明乞援行动中给予南明抗清势力诸多军事物资援助.这种以军事作战为需要的政治交往,同时带动着中日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