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明遗民以救亡为己任,投身复明运动本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明王朝在它腐朽衰败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凝聚力,南明各朝廷实为名利争夺之地。无论是自负有能力经营政局的张岱,还是对君臣伦理原则持绝对信仰的王夫之,抑或怀抱热切进取之志的钱秉镫,都不得不带着失落最终退出政治参与。这些典型个案无不表明:明遗民们虽然有志匡济,这一途径却无法安顿他们的身心。  相似文献   
62.
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经历过天崩地坼式的社会变革,但看待正统问题上则有不同的考量。明朝遗臣往往从南明的角度切入,多主“正”说,认为人心和血统是决定“正”的重要因素。面对清朝士人的质疑,他们用道统的角度解释南京不北援的原因,并着重点明南明继承了北京的正统,继而提出南明亡则统绝的观点。仕清士人从清朝入主中原的“势”入手,主张重“统”说,直至雍正时期才重新将主“正”说作为解释清朝正统的重要理论依据。不同正统观的解释实际是不同的政治话语,是士大夫及所属政治群体对于明清之际变革之下自身政权选择的身份认同,并在清朝华夷一统的大环境之下渐趋统一。  相似文献   
63.
廖章荣 《天中学刊》2023,(3):136-141
崇祯年间,苏观生由保举步入仕途,其后屡获升迁。乙酉之变后,苏观生与郑芝龙、郑鸿逵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从此平步青云,但在政治上却鲜有作为。朱由榔监国后,苏观生因遭到丁魁楚、吕大器等人排斥,在广州另立新君,引发唐、桂两藩的帝位之争。绍武、永历之争对南明政局影响极大,直接导致广东大部失陷,严重削弱了南明政权的实力和凝聚力。苏观生身居要职,为官多年能一直保持清廉作风,值得肯定;在广州城破之后选择自尽,民族气节也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