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54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部编版教材古诗文内容与编排特点的进行分析;对部编版和人教版古诗文进行比较,包括选文朝代的对比、选文题材的对比、选文作者的对比、选文体裁的对比;从而发现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现状:部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开发不足;并强调了部编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使用: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古诗文,时常会遇到版本问题。而教材出于种种考虑,只会选取一种。针对不同的版本,编者有时会在注释当中略作说明。所以通过比较法教古诗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下面笔者以《项脊轩志》的教学为例,谈谈比较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最能体现其通过生活琐事寄托情感理想的特点,文章如叙家常,清新自然,感人至深。其中文字也较浅显,对学生的理解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不过,文中有些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如果通过比较的思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瑰丽的花朵,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一篇篇闪耀着情感智慧和审美光辉古诗文滋润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古诗文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淘洗,渐渐沉淀为人类语言的精华。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以诵读为基础,采用“知其人、明意境、得内涵”的方法和学生一起走进古诗文世界,可以解读出一片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磊 《语文知识》2015,(4):19-21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教材瘦身、学生减负、教师减压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删减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这看似简单删减的背后,隐含的却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民族文化基因。失去民族文化传统如同失守精神家园、失去思想灵魂,这样的民族注定会迷失方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  相似文献   
17.
陈林霞 《小学生》2011,(6):63-64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教学中的三个方面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案例进行了应对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是指古代文人墨客书写的或关于情感、或关于山水、或关于个人信仰的诗歌散文,其对学生信仰的树立、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有着不可忽略的辅助作用。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以及针对古诗文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古诗文教育方略——唤醒教育。首先论述了古诗文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唤醒方略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深刻性,是思维品质中重要的一维。古诗文教学中,可尝试用层层叩问、比照参悟、话题辩论、专项研讨等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层。教语言、练思维是语文课堂永恒的也是根本的任务,需要语文人孜孜以求,上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