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5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学语文》2009,(3):48-48
妈妈:皮埃尔,你想吃一块甜饼吗?皮埃尔没反应,妈妈又问:皮埃尔,你想吃一块甜饼吗?  相似文献   
642.
小鸭子近来感觉体重骤升,有些着急。他可不想成为人们盘中的飘香“北京烤鸭”。  相似文献   
643.
是培养兴趣还是从兴趣培养 牛师傅两口子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感觉生活各方面都吃文化少的亏,日子过得很不舒坦.所幸他们5岁的儿子容容壮实、聪明.牛师傅发誓,无论日子多苦,一定要让儿子读大学.当然,这事要从小抓起,现在就得上兴趣班.  相似文献   
644.
苏朝晖 《双语学习》2010,(12):32-32
We keep ourselves clean by using soap and water. Listen as your teacher plays the song. Then,sing along. Sing to the tune of "Old McDonald".  相似文献   
645.
“羊吃人”——圈地运动,是学生时代学到的一点英国历史知识。说实在的,对英国600年前的那段历史,平时很少去探究,对英国圈地运动的本质也缺乏了解。2006年6月,我有机会实地走过“羊吃人”的地方,真实地感受了英国“羊吃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646.
鱼图腾     
中国人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烧一条鱼,供着,节日过后才吃。取“鱼”与“余”的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这条鱼需完整,有头有尾,以表示做事要有始有终,才能功德圆满。全家人的心愿都寄托在这条鱼身上了:它已超越一般食物的概念,而成为幸福生活的标本。辞旧迎新之际,谁不希望家有余粮、家有余钱呢?谁不希望年年如此呢?由这个细节即可看出,  相似文献   
647.
Healthy Food     
任存金 《阅读》2016,(Z2):77
小朋友,春节就要到了,又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了,你是不是很高兴呢?不过,别忘了多吃蔬菜和水果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蔬菜和水果吧。  相似文献   
648.
杨馨怡 《今传媒》2023,(1):128-131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自古以来,勤俭节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讯技术迭代发展加深了媒介与大众融合的脚步,从占有移动智能终端转向争夺场景,从探索横向内容输出转向沉浸式垂直领域生产,在这样的发展和转型中塑造出了一种新的传播业态——“吃播”。随着该行业的不断火热,过度资本化的运作模式也导致了其弊端显露,铺张浪费等乱象大行其道。基于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及唤醒受众警惕资本链条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受众商品论”视角分析了“吃播”行业的经济动因,并深刻反思了当前“吃播”行业的现状,旨在弘扬节约观念,呼唤良性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649.
2021年12月,极目新闻在抖音平台推出“武汉快递小哥火场救出一家三口”系列短视频,累计发布33条原创短视频,总播放量高达4.2亿次,其中11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千万,另外还有2条播放量破亿的超级爆款,社会反响强烈。本文以该报道为例,论述在融媒时代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单一新闻事件“吃干榨尽”。  相似文献   
650.
在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有50%以上篇章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死亡。作家对“死”表现出如此深刻的关切,甚至是热爱,寄寓着深刻的内容与复杂的心绪:首先,人物死亡是用来象征黑暗现实、封建制度吃人本质的,从而艺术地再现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人生。“死亡”是旧中国人民生活命运的缩影,“死亡”是被吃者命运的隐喻符号。其次,人物的死亡结局,是鲁迅超越传统文学中圆形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节结构上的一种反传统开拓性突破。另外,还包含着作者对生活失望,政治理想的破灭以及个人的恩怨情绪。这种失望、怨恨心绪通过外化为艺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得以表达,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