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543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的西方音乐是一个五彩缤纷、耐人寻味的音乐世界。它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了解它、欣赏它。  相似文献   
102.
MIDI技术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就已经广泛开展了电子音乐的活动,当MPU401电脑MIDI接口标准和 SOUND BLASTER声霸卡普及的那一天起,国外就已经将电脑和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许多著名的音乐学校就已建立了电脑音乐专业,特别是世界职业教育三强的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电脑音乐成为现代音乐领域中最接近社会需要的专业,东京艺术大学、悉尼艺术大学等著名学院的电脑音乐课程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音乐技术理论的教学和音乐创作,并在MIDI音乐教学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3.
民族五声性和声在我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已普遍使用,并逐渐形成自己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在许多音乐院校的和声教学中,长期以来讲授的仍然是欧洲传统和声,而对民族正声性和声的讲解则相对较少,有的院校根本就不涉及,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了和声学之后,仍然对民族多声音乐不甚了解.在音乐写作中,常常用欧洲传统和声配以民族五声性的旋律,造成了和声与旋律风格的严重脱节。应尽快改革和声教学中的这种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4.
在敦煌卷子中有一些属于上梁、驱傩、障车的歌辞,题为《二郎伟》。有人认为“儿郎伟”三字是没有意义的衬词,是跟《悉昙颂》中“现练现”等一样的名声。笔认为“儿郎伟”和《悉昙颂》中的和声在语音结构及用法上完全不同,并做出了语音分析。  相似文献   
105.
对审美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环节.作为高师和声课教学,也应重视对审美意识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师和声课教学的现状以及新世纪对未来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并探索在和声课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意识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6.
严文凤 《科教文汇》2009,(20):265-266
本文利用作曲家申克的音乐线性分析理论,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谱例分析,阐述了音乐共性时期的和声功能圈和调性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7.
108.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声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应用.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心理学以及和声教学的含义,就音乐教育心理学对和声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做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在和声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9.
格里格所作钢琴抒性小品集感受与想象于一身,浓笔淡墨,恣意洒泼描绘了一幅充满乡情乡音的北欧纯朴音画,而极富创意的多种和声手法则为音画添上了风情各异的色彩,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格里格挚爱自己民族,祖国的情感,也反映了格里格不同于肖邦等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10.
《正气歌》是谭小麟先生回国后创作的最后一个作品,该艺术歌曲也是“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推荐曲目.在该作品中谭小麟以兴德米特理论为基础,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具有现代技法特征的旋律、和声材料巧妙结合.使整首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