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中外文化交流》2014,(8):71-72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事宜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相关机构的议事日程。王府古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府邸不仅宽大且其建筑规制也是最高等级的,最为显著明显便是门脸和房屋的数量。恭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加、后殿5间、后寝7加,左右有配殿。  相似文献   
202.
二十多年前的北京,洋面孔是首都街头的零星点缀。那时候,中国想敲开世界的大门。 当今的北京,大批的老外不但住进了四合院,还跟我们一起挤地铁、逛超市。这,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成果。 发生在家门口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3.
正一、三个日常教学情景的简单再现情景一:老师将授课内容制成PPT课件,老师授课的过程就是幻灯片逐一展示的过程,其间的一些幻灯片中不时穿插有一些动画和视频,最后是利用幻灯片展示的巩固练习和解答过程。情景二:这是《胡同文化》的新授课。教学大致过程如下:导语:从古今建筑到北京的四合院、胡同。教师点击课件,屏幕显示出三幅北京四合院图片。学生阅读课文,依据屏幕上显示的五个问题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204.
一、教学目的 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形式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北方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它历史悠久.雏形产生于商周时期.元代作为居住的主要形式大规模地出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明清两代,合院式作为中国民居的主要形式迅速发展。本课通过电影、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展示中国四合院的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造型艺术以及雅致的院...  相似文献   
205.
王瀛 《健身科学》2011,(3):20-21
在很多老北京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舍的四合院情结,人们慨叹楼盖得越来越高,心和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大家关上门过日子,守着自己的孤独,几年不知对门住的是谁。四合院之所以令人难忘,是那种近距离的生活中形成自然互助的帮扶,是老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是我送几个  相似文献   
206.
杨睿 《编辑之友》2011,(8):102-103
一部书讲述的是熟为人知的建筑和建筑背后的故事,这部书是《城记》;一部书讲述的是名声显赫又鲜为人知的建筑大师,这个大师是梁思成;一部书讲述的是众目瞩望和不为人知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北京。《城记》说的是建筑、建筑师、城市三者之间的故事,一个人和一座城之间息息相关的命运,建筑师们的高瞻  相似文献   
207.
南竹杆胡同113号 1975年7月12日中午,我的爷爷夏衍,被"无产阶级专政"了八年零七个月之后,由"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拄着双拐,从秦城监狱回到了东城区南小街南竹杆胡同113号的家中。那时候,不在北京的我只有六岁,既没有亲眼目睹,  相似文献   
208.
心灵魔镜     
如果精灵答应给你一幢房子,你要哪种类型的呢?A:北京四合院B:现代公寓楼C:精巧小高层D:普罗旺斯古堡E:度假观景房F:乡村木屋答案:  相似文献   
209.
写给老朋友     
我记得有人曾经很担心60公里的距离会使我们的友谊消失,但后来事实证明不会。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十几年的时光,都交织在一起。你说不要离开你,不要放弃你,你从来不知道这些话有多么的傻。知道么?你们早就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分割。也许这些话你们永远也不会看到,永远也不会知道,但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是一起的,是永永远远在一起的。昨天看《小时代》,看着那4个一起疯的女孩,便想到我们说过以后建一个四合院,一起住,时不时蹭蹭饭什么的。  相似文献   
210.
【"悦"读书目】《城南旧事》【作者简介】林海音,当代著名华文作家。她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林海音始终深切地眷恋着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她的小说有很多都是以北京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城南旧事》正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