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小说《暴力夺取》中讲述了十四岁男孩弗朗西斯·塔沃特历经一系列精神转变后,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承袭以往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奥康纳将塔沃特塑造成一个怪诞、异化、充满暴力的愤怒者形象,在经历一系列精神和行为的暴力之后,最终选择回归上帝,达成与自身的和解。继承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生存观,奥康纳用暴力展现了个体内心与自我的对抗,说明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暴力成为寻找真理的一种极端途径,最终引导个体走向自我救赎,勇于承担责任与爱。  相似文献   
72.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赓续了福克纳等南方作家的叙事传统,流露出浓厚的空间意识,以及现实批判与历史反思意向。奥康纳以独特意象体系的建构和哥特色彩浓郁的叙事风格独步文坛,显示出浓厚的个人化写作风格。其创作中运用现实的空间叙事、寓意深厚的象征技法和陌生怪诞的哥特风格,反映了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3.
人的异化与拯救──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分析,揭示了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的异化、精神领悟和赎罪与拯救的主题,分析了其作品中人物刻画方面的众多特点。  相似文献   
74.
弗兰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节》从儿童的天真视角细腻地描写了一个恋母情节的故事,其风格幽默诙谐。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战争阴影下小说幽默背后的辛酸。奥康纳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拉远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延伸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其独特的叙述技巧赋予了小说经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5.
吴钰菲 《海外英语》2013,(19):209-210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好人难寻》中反讽的使用贯穿全篇,不仅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通过反讽艺术手法的使用,小说表达了奥康纳的原罪观与救赎观,以及她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原型角度来透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善良的乡下人》中的畸人形象。作者在塑造畸人形象时使用了移位和魔幻变调的手法,将希腊神话厄勒克特拉为父复仇的故事融入了作品中。现代版本的复仇记以这种浓缩的畸形怪异来刺激被工业文明物化世界弄得感官麻木的人们,以探寻人性究竟如何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焕发出光辉。  相似文献   
77.
通过挖掘<好人难寻>中以老祖母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社会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的虚伪浅薄、自以为是、固执自私、愚昧无知等人格上的缺陷,展示奥康纳对现代人人格道德方面所存病症的洞察与忧虑和借暴力警醒世人,呼唤构建现代人格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78.
无论是以冷漠、怪诞的写作风格著称的奥康纳小说折射的美国文化,还是儒学思想代表的中国文化,都充分体现了父权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奥康纳小说《智血》、《枫林树景》和《好人难寻》,不仅揭示了当时文化背景下父权对子女的压迫、奴役,也表现了敢于反抗父权、漠视男性主权地位的人物形象。而儒学文化中无数经典形象大多衬托了父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制在两种文化中的折射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中国女性更要挣脱父权的束缚,打破对父权的盲目屈服,自尊、自信、自强地面对生活,实现自我的重建。  相似文献   
79.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二十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通过一幕外出度假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信仰危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并且以暴力和死亡作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寓意深刻的宗教主题——罪恶,赎罪和得救。  相似文献   
80.
《大连大学学报》2020,(5):47-54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人造黑人》讲述了一场南方乡下人祖孙俩的进城旅行。其创作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南方正处于工业城市化改革和民权运动的社会剧变时期,革故鼎新的狂欢气氛弥漫其间。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探析其中的社会变革主题,从中发现,作者借助祖孙这对狂欢化人物及其在"狂欢广场"亚特兰大城中上演的"加冕-脱冕"式互动,揭露父权家长制和重农主义思想在南方的没落以及种族等级制的悖理,并反衬重商与平权的城市观念的得势。调和祖孙的黑人雕像作为二者的"讽拟同貌人",则影射南方乡下人衍变为城乡"边缘人"后所产生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