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40篇
科学研究   13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张素梅 《文教资料》2011,(20):202-20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模拟导游》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设计、实施等方面阐述了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过程,并分析了教学效果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2.
是敏芝 《文教资料》2011,(29):153-154
导游是幼儿园“四小活动”中的一个活动。集口语表达、交际、合作等多种能力培养于一体,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作者通过成立“小脚丫”旅行社、分享调查资料、商讨导游知识、学做导游介绍等步骤,让孩子成为“幼儿园小导游”.走入社会.与人交流,激发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  相似文献   
23.
随着旅游行业中零负团费、高回扣等现象的蔓延,导游作为具体执行旅游经营活动的一线员工,职业声誉逐步呈现污名化过程,其形象逐步与旅游行业中的回扣、欺诈等不良特征联系起来,在我国的公众舆论中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作为承担导游人力资源教育责任的旅游职业教育机构,在消除社会负面评价,提高导游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方面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文章在探讨导游污名化成因及其对导游职业、职业教育危害的基础上,对导游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4.
杨烨桦 《少年文摘》2011,(12):20-23
卢浮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金碧辉煌,金山银海,只是端庄优雅,沧桑而又精致美丽。随着人流走出机舱,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提起精神来,十三个小时长途飞行的疲惫不知跑到了哪个爪哇国去了,剩下的,只有兴奋。  相似文献   
25.
王丽 《高中生》2011,(24):54-55
瑞士是一个仅有700多万人口的欧洲内陆山国,与法国、荷兰、意大利相比,它没有临海的地理优势,而且瑞士的山大多光秃秃的,也无资源优势可言。在几个世纪前,瑞士几乎是整个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瑞士男人为了养家糊口,大多数去做一些大国的雇佣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26.
上上签     
方群 《高中生》2011,(3):62
黄河边有一道观,友人邀我一游。从山底拾级而上,仰望山顶,云卷云舒,缥缈不尽。俯看山下大河,水从天来,奔流不息,终古如斯。导游一路讲故事:"这里最  相似文献   
27.
生存的方式     
也许,你已经欣赏过大堡礁,从新几内亚岛一直到澳大利亚,延绵有1000多里。导游经常带着游客去那里参观。在一次旅行中,一名游客问了导游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注意到在礁湖一侧的大堡礁看上去苍白暗淡、毫无生机,而在海水一侧的大堡礁则活力四射、生  相似文献   
28.
《高中生》2011,(19):22-23
钱理群先生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到北京的一些中学教"鲁迅作品选读"课。他曾对诸位中学生朋友说:"请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到这里来,在鲁迅的书里,一位伟大的思想者的精神创造里,作一次书海漫游、一次精神散步。"我的任务是担任导游,引导大家去探索这个名叫鲁迅的人——他的思想、他的文学和他的心理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导游职业与职责定位、导游工作的功能、导游员必备素质和修养、旅游发展态势和导游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导游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
本专题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当教师布置这课的预习任务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你有没有去过西域,去过丝绸之路?”我只好实话实说:“老师没去过,但很想去。”看到这个学生似乎很失望的样子,我有点于心不忍,于是试探着问“你想不想去呀?”这下他来劲了,“谁不想去呀?”他得到了全班学生的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