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6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王尔德 《新读写》2008,(2):33-33
等着月亮升到天空的时候,夜莺便飞到蔷薇树上来;拿她的胸脯抵住蔷薇刺。她把胸脯抵住刺整整唱了一夜,清澈的冷月也俯下头来静静听着,她整整唱了一夜,蔷薇刺也就刺进她的胸膛,越刺越深,她的鲜血也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92.
巴金早年诗歌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关注丧家的小孩,抒发对压迫者的愤恨与反抗,探寻理想与光明,具有直面现实、人生、世界的眼光与胸怀,这与巴金的其他作品形成"互文"关系。巴金早年诗歌以明心见性的方式,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巴金的人生追求与情感基调,这为理解他的其他作品与他的性格气质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注脚。需要更多地关注巴金早年诗歌的意义与价值,以完整呈现一个丰富、伟大、悲悯的巴金。  相似文献   
93.
巴金晚年散文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界杰出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具体表现为:一.坚决,彻底否定与揭“主席地”和极左思潮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与思想根源,反复呼唤恢复和高扬“五四”人文精神;二,在解剖社会种种积弊的同时,无情地解剖自我的灵魂,立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三,自觉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94.
巴金与萧军,无论在人的性格、志向,还是在作品的风格、取向上,他们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关于"革命""理想""信仰"方面,巴金崇尚的人文理想之依托是无政府主义,他崇尚讲真话、为人民,一生低调为人为文;萧军也有理想、信仰,不过年轻时的萧军有着"野气",行为方式多欲以一种先觉者、引路人的身份去实践,其在延安写的日记内容就有不少的夸大个人作用或失实之处。萧军是鲁迅的学生,他对鲁迅的炽热情感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他交人视友是以对鲁迅尊重为底线与特定基准的,他晚年时向家人郑重嘱托"钟爱鲁迅";巴金并非鲁迅的嫡传弟子,但他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后辈、鲁迅的学生,他对鲁迅的情感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深蕴。在对待后学与晚辈问题上,巴金与萧军都是鲁迅精神的传承者,他们都将鲁迅一以贯之关爱和扶掖青年人、后辈的风范真正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5.
巴金有过短暂的留法学习,法国文学影响了巴金的创作,然而大多情形下,巴金并没有表现出文学学科的自觉、理论的探索,他以独立的方式理解卢梭、雨果、左拉、罗曼·罗兰.左拉及其<萌芽>对巴金一个阶段的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巴金的创作方向,然而巴金并没有对左拉的自然主义表现很大的兴趣.罗曼·罗兰的大革命戏剧对巴金认识法国大革命发挥了一些影响,巴金虽则喜欢罗曼·罗兰的大革命戏剧,然而对法国大革命问题,巴金以安那其主义视角作的认识与罗曼·罗兰创作的表现意旨甚是有别.  相似文献   
96.
“……倘使叶圣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有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 这是巴金老在1981年7月25日《致(十月)》的“随想录”中写下的话。  相似文献   
97.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有些读者"望文生义",误以为丽尼是位女性。其实他是男性。"他幼年经常和一个外国女孩一起玩耍,感情很深,不幸她早年夭折,他就以她名字的译音做了自己的笔名,这就是‘丽尼'。"  相似文献   
98.
巴金话感恩     
《下一代》2010,(5):25-25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相似文献   
99.
巴老逝世后,《收获》载过一位客居海外的老妪回忆抗战陪都作家圈生活琐事的文章。她由靳以讲到巴金、曹禺、老舍……恨不得把那段重庆的锦绣日子,一缕缕地全给揪扯回来。  相似文献   
100.
以写“家”的意向为特色的巴金老先生,在其作品中呈现了如《红楼梦》般的家庭意向,他的家庭小说与《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无论是《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还是《憩园》中的杨公馆,抑或是《寒夜》中的汪文宣的寒舍,都与贾府一样超越了自身的具体规定性,而演变为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一种没落的社会存在的象征。或曾经显赫,由于父辈的沉沦腐败,子辈的压抑反抗而走向衰败和崩溃;或风雨飘摇,爱的根基已腐朽而各自天涯。作者还以巨大的热情关注“家”中女性的生活和命运,透视女性的生存价值和心态,他用“家”来象征囚禁女性的金丝笼,消蚀了女性在天空中飞翔的能力。但随着作者思想的成熟和创作风格的变化,“家”在作者笔下已改变了它原有的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