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61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民市民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素,而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又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在因素。本文从分析公民意识入手,着重探讨了当前农民公民意识的趋势,并提出了市民化背景下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2.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从政策意味来理解,客观上这种过程是身份的转变,但是如果从一个世纪以来的城乡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来看,实际上这种转变在我国则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它试图从权利上解决市民与农民的制度分层,建立一个"市民化的平等社会"。城乡关系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被资本演绎的"竞合"关系,是人类社会从经济理性走向社会理性的标志。新型城镇化策略中对"人本"的尊重,被认为是回归至"城乡关系本是人的关系"的"市民化"事实本质。城乡关系从竞争走向融合的过程是解决人为造就的社会分层走向平等的过程,其历程正是对市民权的再造过程,新型城镇化提出对"人"的尊重正是这一过程在我国的再现。  相似文献   
33.
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实践状况,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四方面的问题,即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问题,城镇化与征地问题,城镇化与规划问题,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34.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是其市民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C市为研究地点.发现获得城市户口的失地农民中只有四分之一认同市民身份,四分之一认同农民身份,而有二分之一对其身份状态特别模糊.在所有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因素中,只有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和年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强化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政府要对失地农民实现工作技能转换和财产形式转换,在居住空间增加失地农民与城市其他阶层接触机会,建立组织教育和提升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并且建立覆盖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5.
本文简要分析了渭南地区的“三农”在西部开发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强调了“三农”在开发中的基础地位,指出解决渭南“三农”问题的根本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创造条件,实现“三农”的“三化”,也就是农业的产业化或现代化,农民的市民化或居民化,农村的工业化或城镇化。  相似文献   
36.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研究:基于国别经验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治理贫民窟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应该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住房视野、大力推进公共住房建设并出台配套政策和长远规划、培育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改变农民工安置区的建设理念、妥善规划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集合社会大众的力量等。  相似文献   
37.
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基于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探讨通过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工作福利以实现体面就业,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重点探讨对城镇化催生的大量待转移劳动力、产业内现存低技能存量劳动力、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扶持。该就业服务体系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创业指导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促进该体系的良性运行需要积极和消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并行,其中积极的政策包括建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奖励金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就业公积金制度;消极的政策指失业保险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8.
杨子舟 《成人教育》2016,(10):38-41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进行了战略布局和改革设计,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着赋能偏失与增能不足等问题.职业教育对市民化具有决定性作用,表现在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代表的技能教育、毕业证书代表的学历教育、市民取向的素养教育和发展取向的创业教育.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包括推进职教招生制度改革,满足多元教育需求;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支撑人才成长空间;建立职教成本分担体制,拓宽投入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39.
关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关注农民工如何才能更好地立足城市、融入城市的问题。然而,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农民工现如今依然游离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尽管他们的身份有的发生变化,但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等依然与城市存在较大的社会距离。从文化方面切入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农民工要融入城市,文化涵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农民工个体而言,文化塑造着个体人格;对农民工群体而言,文化起到引导、规范、价值整合的作用。因此,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给农民工以保障,从文化、教育等方面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相融相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40.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体现经济法的实质正义、追求社会效率的战略工程。当前问题在于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双重不足。为确保有序、高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建议加强计划和投资方面的立法,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合理布局,从而降低市民化成本;加强财政、税收、劳动方面的立法,鼓励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调动技能培训市场上供需双方的积极性;加强农村财产交易监管方面的立法,规范农村土地的流转行为,明确农村系列财产权益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