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9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湖泊缩小或干涸,沙漠化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人满为患、人为破坏.有关方面应对此高度关注,控制该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相似文献   
82.
生态文学批评主要是以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等思想观念作为指导,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的现代化文学批评理论,宗旨是探索文化、自然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拟从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基本内涵出发,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全面阐述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旨在推动生态文学批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3.
《同学少年》2008,(4):27-27
几千万年前,有一个神叫"上帝",上帝拥有许多孩子,但上帝最宠爱的孩子就是"地球"。为满足地球的愿望,上帝耗损自己的能量,为地球增加了生命力——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变得非常开心,人类与地球也相处得非常融洽。看到地球很快乐,上帝也非常高兴。不久,地球再次向上帝提出了请求,希望上帝能够赐予人类一些智慧。于是,人类从直立行走到钻木取火,一天天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84.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骤增及由此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1987年7月11日正当全球50亿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世界人口从10亿增加到20亿经过100多年的时间,从20亿增加到1960年的30亿经过35年,从30亿增加到40亿再增加到50亿分别只经过14年和13年.也  相似文献   
85.
在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后.有专家将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归纳为五大类:一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造成的可持续发展瓶颈;二是全球化背景下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四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可能造成的权力资本化难题;五是内外发展环境中的若干不确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6.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朱鹮     
朱鹮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它性情温顺,人们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它为"吉祥之鸟"。  相似文献   
88.
朱金峰  杨琴 《地理教育》2011,(1):105-105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了环境破坏的两个根本原凶:一是不认识或违背了自然规律,遭到自然的报复;二是现有的生产方式都只限于取得最近最直接的利益,忽视了较长远积累起来的自然和社会的作用。遗感的是,今天的人类认识了自然规律却不反思,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如1998年7、8月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据统计,  相似文献   
89.
简论生态文化教育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教育是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去,使学生明确人在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0.
淮河流域在南宋以前曾长期为中国经济文化先进区域,自南宋以后却渐趋衰落,典型地表现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个中原因不一而足,史学界分别从多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讨。本文在综合现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造成淮河流域衰落的原因进行整体探析,进而探寻其相互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