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4篇
  免费   7篇
教育   4167篇
科学研究   17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155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2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写实影像中阐发东方式的情思感想是中国电影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美学形式.它会通了传统绘画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以及用笔虽简但意境深邃的表现能力,营造了中国影片的"象外之象"、"境外之旨"和"神似"之美.  相似文献   
22.
杨杰 《考试周刊》2022,(36):50-53
古诗词是中国的璀璨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品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康心灵的优质文化内容。古诗词在用词、音律、意境塑造等方面都颇有讲究,加上古代的词语和现代的词语所代指的意义有些不同,诗词中地名、事件、物品也有了较大变化,进而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深刻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魅力,无法洞悉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此背景下,从音韵、意象和意境等方面切入,探讨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分析意象和意境的意义,接着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问题,最后重点论述了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3.
张艺谋在坚持“神话”主题创作的同时,也在书写着个人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神话。其电影作品扎根于民族文化,不失视觉冲击力、国际化等特点,具有某种寓言意味和诗意风格;但同时,其刻意强化造型语言、迎合国际认同,所带来的“造境”和“伪民俗”,则使得其“神话”主题日益趋于精神意义的空乏;“现实神话”由于失去了“寓言”作为叙事载体,难以构建起“民族神话”那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体系,而在浪漫理想主义氛围中削弱了人文关怀的力度和文化反思的深度。两部武侠巨制则在双重颠覆中表明,随着全球化语境的到来,张艺谋逐渐疏离了电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所承载的“民族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4.
邱槿 《海外英语》2022,(5):36-37+47
散文翻译难在传译原作之韵味。基于前人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刘士聪先生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提出了文学翻译“韵味说”,认为散文内在的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散文的韵味。该文拟从刘士聪“韵味说”的三个维度,探究葛浩文译本如何再现朱自清散文《春》的韵味,以期丰富“韵味说”的实践,为散文翻译鉴赏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蔡玲玲 《收藏界》2011,(8):130-131
一、关于"意境"的形成与内涵 我国的传统艺术和美学中的意境观念萌芽很早,先秦两汉的"立象尽意"说、宗炳的"畅神"说、谢赫的"气韵生动"说等都孕育着意境思想的胚芽。  相似文献   
26.
何少君 《广西教育》2014,(29):48-48
正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需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值得学生细细品读的作品,因此,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品读,还要找准适合学生品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慢品,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更加有效。一、在文章情感处品读——引起共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表面上看是静止的,但是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文中情感的汇聚处引导学生品读,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深切感受文章  相似文献   
27.
给力范读     
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认为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多元范读,帮助学生品出作品不同的意境。通过美读触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感受作品美。教师范读是既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8.
秀峰是庐山的重要景区,钟灵毓秀,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诸多石刻碑文,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诗景。诗歌具有召唤性,而能经过时间的淘选而流传下来的秀峰诗景,其召唤性更有独特性:与秀峰实景相应,主要体现在语义建构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方面。既利于游客们对诗文的欣赏,又吸引着他们寻幽探胜。这对于景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经典之作,写于1928年,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康河的无限挂念,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吟诵全诗,怎一个"美"字了得!语文教师可以试着从节奏、韵律、结构、意象和意境几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会志摩和母校风轻云淡的约会,领会志摩和母校青烟微波似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30.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但因"生本思想"的缺失,"伪儿童化"思想泛滥,儿童的主体角色并未真正体现,课堂上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坚持生本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教科学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