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65篇 |
科学研究 | 313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体育 | 218篇 |
综合类 | 74篇 |
文化理论 | 10篇 |
信息传播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下蹲与高翻是通过发展肌肉收缩的力量与速度来提高短跑运动员奔跑速度与能力最有实效,最受欢迎的训练手段之一。利用下蹲可以发展肌肉极限工作能力,强壮肌肉,提高肌肉收缩力量。高翻练习可以改善肌肉快速用力的条件与环境,发展肌肉快速用力的能力,并使肌肉工作的协调与技巧更接近短跑中的跑动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速摄影机、多功能运动遥测仪同步测试疾跑动作,探讨疾跑中腘绳肌收缩特征和诱发损伤的可能环节。结果表明,在一个复步中腘绳肌存在向心—离心—等长—向心收缩快速转换的特点;离心收缩时承受了较大的负荷刺激。分析提出,腘绳肌快速离心收缩力量不足是导致损伤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3.
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项目,运动员体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而力量又是体能类项目的核心。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日趋完善,爆发力在田径项目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爆发力,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爆发力已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教练员有必要了解从训练到比赛的每个细微环节,特别是了解赛前与赛期的营养补充问题更是首要问题。赛前与赛期的营养补充会极大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蛙泳腿部技术动作图解分析,明确了蛙泳腿各动作过程中的原动肌及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这些原动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素质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对游泳教练员、运动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蛙泳专项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线性分析指标MPF和非线性分析指标Lempel-Ziv复杂度和近似熵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能够较好地运用于脊竖肌功能评价的sEMG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运动过程中,腰部脊竖肌sEMG信号的MPF和Lempel-Ziv复杂度均呈明显的线性规律下降;70%的受试者的近似熵呈先升后降型变化;以MPF下降来预测腰部脊竖肌功能水平的外部效度优于Lempel-Ziv复杂度。研究结果提示,sEMG信号的上述变化可能是神经肌肉系统自组织调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少年短跑运动员生长发育和项目特点,探讨了以短跑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发展步长、步频、速度耐力,掌握跑的放松技能,心理训练,合理的营养等。 相似文献
18.
肌肉在离心(拉长)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缩短)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比较典型的是“跳深”,即从高处跳下再向上跳起的动作,此时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在落地时做离心收缩,向上跳起时做向心收缩。同样,许多运动项目,如投掷前的“引枪”、团身”、足球射门前的“预摆”等等都是属于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认识超等长运动增力效果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19.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2)
目的探讨静力与弹振拉伸方式对股四头肌功能表现(氧饱和度及肌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测量及抵消平衡顺序原则的实验设计,20名大学男性运动员为受试对象,以惯用腿股外侧肌为测试肌群,肌肉收缩型态为向心收缩(膝关节伸展)。受试者在等速肌力测试前分别接受3种不同拉伸,每种拉伸间隔72 h,包括无拉伸(CON)、静力拉伸(SS,3×30 s)、弹振拉伸(BS,3×60 s),拉伸过程中使用NIRS监测肌氧饱和度,包括氧合血红蛋白(O2Hb)、脱氧血红蛋白(HHb)、总血红蛋白(t Hb)与组织氧合指标(TSI)。拉伸后进行等速肌力(60°/s,240°/s)测试,每种速度2组,每组3次重复,间隔休息2 min,以评估峰力矩值(PT)、平均峰力矩值(APT)、总作功(TW)与平均功率(AP)。结果 60°/s第2组PT(BS,CON,P<0.05)和2组测试均值(BS,CON,P<0.05),BS均显著高于CON。60°/s APT第2组,BS显著高于CON(P<0.05)。2组测试均值部分,BS显著优于SS与CON(P<0.05)。240°/s的PT、APT和TW部分,在3种拉伸间皆无显著差异。拉伸时第1组TSI,SS显著低于CON(P<0.05)。SS的t Hb均值,显著不同于BS与CON(P<0.05)。结论静力拉伸不会抑制随后的等速肌力表现,但可能会导致肌肉缺氧;弹振拉伸能提高随后低速度的等速肌力,且能改善静力拉伸所引起的肌肉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一、进攻队型反复收缩半场进攻时,进攻队员应反复地收缩和拉开队型,不断地寻找进攻机会。当内线过挤或进攻受阻要迅速向3分线左右散开,以拉大对方的防区或打乱对方的阵型,创造更大的进攻空间;当3秒禁区周围空间较大时,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