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4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声音     
《网络传播》2006,(10):87-87
“我想奥运会的时候,真正的媒介英雄是我们无所不在的博客、播客等等,因为一个传统媒介再有实力可以派500个记者去、1000个记者去,但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有自己的人、都有自己的眼睛,而只要有人的地方、有手机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上网。这样的媒介英雄在2008年的时候应该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相似文献   
12.
晓月 《新闻实践》2006,(8):51-51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主讲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课程“新闻编辑”,是我国新闻编辑学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2005年,中国报业以广告收入下滑为表征,引起业内各方对其发展态势予以不同解读。这些解读关平如何把握中国报业的未来。文章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的“波动论”;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的“拐点论”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的“节点论”进行比较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新闻2     
《新闻前哨》2004,(5):23-23
  相似文献   
15.
曹立 《新闻导刊》2004,(6):41-42
2004年7月,我参加了由上海新闻工作协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新闻业务和报业管理高级研修班”,了解了许多国外同行在新闻操作上的经验。拿对突发新闻的应对来说,美国新闻界对此的研究和实践就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16.
李蓓 《新闻知识》2005,1(5):41-43
以1904年美国成立第一所新闻学院为新闻教育的开端,中国和西方各国的新闻教育起步都不算晚,1916年,莱比锡大学在德国正式创立第一所新闻学院,1919年伦敦大学正式将新闻教育课程引入英国大学的课程中,中国在1918年至1921年间相继有12所大学开办新闻学科。中西各国开办的新闻专业在发展中根据不同的社会化背景及事业需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从大的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2005,(9):52-52
2005年8月15日,国内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首个研究生暑期学校——“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讲习班”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班授课。  相似文献   
18.
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我们这个机构的任务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也就是如何来表达和发挥我国的软实力(soft power).从而建设一个有利手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钢 《网络传播》2005,(3):84-85
从电子信箱中取出陈彤先生的这部书稿时.我不由为他的效率和追求感慨——他身为新浪网的资深副总裁和总编辑.2004年5月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同时在参加EMBA的高级培训,现在又写成了这样一部书。可见他的勤奋。  相似文献   
20.
陈娜 《今传媒》2011,(6):5-8
编者按:2011年是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从事新闻史教学60周年的纪念之岁,从1951年冬春之季受邀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开设新闻史专题课至今,先生甲子耕耘矢志不渝,其间之执着拔萃,令人观止。为此,笔者专程赴京拜访,希望就一些与新闻史学相关的话题求教这位开宗立派之师。可喜的是,方先生欣然允诺,爽快回应,于是便有了这次与泰斗的面谈之机;不巧的是,约见当日先生临时有会,无意使既定访谈计划略显仓促,而期间数番求教电话的打断,更是让我二人措手不及。也罢,笔者索性抛开访谈提纲,与方先生做了一番无纲无领、无拘无束的漫谈。即便如此,这位被学界称为"活字典"、"每根白发都是学问"的老人,在谈吐言行间依旧给人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回忆。因之将此番题外畅言拾记于此,以敬先生,亦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