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李广 《编辑之友》2011,(10):73-76
对于古代小说的阅读和研究,大多数读者都需依靠校点排印本。当代出版界排印古代小说分为两种。一是出版供大众阅读的小说名著的校注本,一是集中整理出版一些小说的善本、孤本。排印古本小说的目的不同于出版作为大众普及读物的古典名著小说。排印古本小说因其本着"补明清小说出版工作之空白,也为了保  相似文献   
102.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7,24(3):1-6,17
小说典型理论在明清时代经过了从朦胧走向明晰而至成熟的一个发展轨迹。从李贽提出了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思想,到叶昼提出典型的多层心理分析,到金圣叹揭示的典型之“同中之异”,到毛宗岗的典型和类型的区分,到张竹坡典型的“犯而不犯”、“尚有典型”的理论思维,终至成熟。而后,脂砚斋对典型的二重性作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中国的典型理论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和学理渊源。  相似文献   
103.
崔尔胜 《学语文》2009,(5):41-42
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称量对象截然二分,不相混同。前者称墨植物。如“一棵草”,后者称量颗粒状物体。如“一颗石子”。但如果阅读一下明清小说,如《西游记》,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棵”与“颗”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相混的。这说明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截然二分的用法有一个发展过程。量词“棵”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巩固期。  相似文献   
104.
秦琼、单雄信与关羽、宋江一样,是历史和文化结合的真实存在。但他们的特殊性在于并不能简单贴上"忠义"或者"侠义"的标签。在他们形象流变的过程中,不但反映出正统文化与江湖文化的差异,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群体分别从正统伦理与江湖伦理出发完善人物品格的双重努力,渗透了对传统"义"文化的沉痛反省,折射出不同的社会现实、时代氛围,很值得注意;也带来对小说创作艺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5.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现代语文》2014,(10):F0002-F0002
<正>李彥凤,1980年生,吉林省白城人,1998年到2005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硕连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起任教于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开设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编教材1部,曾荣获吉林省语言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7.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教材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三目叙述,分别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形成、主要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本课虽知识点多、跳跃性强、时间跨度大,但条理清晰、线索明了、知识结构完整、语文课本中历代名篇名句的选读,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上成语文课。适当地串串门,  相似文献   
108.
明清小说许多作品尤其是传诵久远的经典杰作中多有"季节叙事",即通过对故事情境中四季现象及其流转变迁的描述与刻画,以表达其思想与艺术上的用心。文章从明清小说季节叙事的主要内容入手,对故事展演的四季情境进行概述,进而探讨其以营构循环时序与聚焦时间刻度为主的叙事功能,和以承继诗性传统、营造意境为特色的抒情功能,最后试图揭橥明清季节叙事之文化意蕴:表层是关于冷热的世态隐喻,深层则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天道循环"。  相似文献   
109.
明清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描写,很多人物当场演唱俗曲,这些演唱的俗曲有一部分本身意义不大,属于小说描写情境中叙事的需要,但也有些俗曲其自身的内涵颇为丰富,而其表述功能甚至具有多重性。有些功能我们曾经在另外的文章中进行探讨,此处主要探讨俗曲演唱描写中的娱乐应酬和箴言劝诫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人们在总结历代文学创作的成就时,常常说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汉赋”,作为400多年汉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具有受其时代背景深刻影响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家论及这一特点时,都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丽。本文试从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论述一代汉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