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述体“疑似假新闻”出现的根源,首先是由于记者编辑的惰性,其次与记者编辑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有关。从理论上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记者编辑都应当树立起“未经核实的新闻不叫新闻”的理念,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在外教英语口语课上影响美籍教师和中国学生在互动性交际过程中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有:师生间不平等的地位,师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师生间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学生较低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科技论文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文章题名是否恰当,摘要能否反映文章的内容,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是否一致,应采用前后对比,文图对照和文表对照,系列数据规律性判断和逻辑推理等方法,认真审读检验。以保证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和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闻信源是新闻记者采写新闻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核定新闻是否准确的主要基础。重视新闻报道信源的合法真实,是当今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针对近年来一些媒体出现的忽略信源而出现的新闻造假、新闻失实等问题,有必要在这个方面提出一些有关核实与保护的措施,同时借鉴国内外有效的方法,让新闻的信源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底线是用核实进行约束。核实靠三道防线保障:记者的角色意识、媒体的微观管理制度、社会的宏观传播制度,这三道防线在网上都失效。因而,Web2.0与新闻不相容。新媒体谣言传染率高、自净力差,任何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社会开放的断言都简单化了。到Web2.0,网媒与纸媒愈来愈不是直接代替关系,传统媒体要帮新媒体清理门户,开辟报网竞争的新战场,以专业运作打响报纸阻击网络谣言的阵地战。  相似文献   
6.
运用光滑样条估计部分线性模型中的非参数函数,利用限制最大似然或广义交叉验证(GCV)的方法选择光滑参数,主要考察了部分线性模型的光滑样条估计以及有关非参数函数部分的假设检验.基于光滑参数的选择方法,提出了部分线性模型中的非参数函数是否为多项式函数的假设检验方法,并通过模拟例子研究本文提出的推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CrossCheck检测平台(http://www.ithenticate.com/)对英文科技论文进行比对,通过分析查重比对结果可初步判断该论文是否涉嫌学术不端,进而判断该论文的新颖性和研究热门程度.查重比对可为编辑处理稿件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审者审稿提供必要的参考,以便给出公正的审理意见.另外,讨论了审者信息及作者信息的核实对干预学术不端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庭菊 《福建教育》2005,(4A):18-18
为了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及水准,邵武市着力把好“三关”。一是学额巩固关,制定《关于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坚持实行学额巩固“双线”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有效遏制了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二是入学关。每年认真摸底核实一次,建立适龄人口入学通知制,  相似文献   
9.
10.
李昕 《新闻记者》2001,(10):20-22
编者按 :吴惠连教授 (WilliamWoo)是有着40多年记者生涯的美国著名记者 ,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伦理学教授、香港大学新闻学顾问教授、美国报纸总编辑学会主席、美国新闻研究所所长、美国白宫总统委员会成员、美国电视新闻最高奖———PeabodyAward评委。他毕业于堪萨斯大学英语文学专业 ,后任哈佛大学尼曼新闻中心学者。他曾经担任《堪萨斯都市报》记者、《圣路易斯邮报》记者、主编、特稿记者、驻外记者、社论撰写人、总编辑。曾获得密苏里大学杰出贡献奖。2001年8月31日 ,吴惠连教授应邀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与同学们举行圆桌会议。吴教授虽然谈的是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 ,但由于他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根底 ,加上言之有物、深入浅出 ,相信读者一定能有所感悟。这里发表的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