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2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3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献学是对献史料进行研究整理的学问。中国古代献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对其进行搜集、整理与编纂,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粱启超在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史料真伪的鉴别方面提出了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并对献进行了科学总结,梁启超对献学的贡献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42.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有着各式各样的理解和诠释。 (一)科学精神的要义是求真 1922年8月20日,著名学者梁启超应当时影响颇大的学术团体——科学社的邀请,作了题为《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演讲。一开始,他便开宗明义道:“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  相似文献   
43.
梁启超生平对龚自珍有过多次褒贬不同的评价。写于一九○二年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对其大力褒扬,在一九二○年成书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转为着意贬斥,撰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又对其不加苛责。这些变化隐含着梁启超对于康有为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到梁启超本人政治态度及治学重心的演变。  相似文献   
44.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有着各式各样的理解和诠释。(一)科学精神的要义是求真1922年8月20日,著名学者梁启超应当时影响颇大的学术团体——科学社的邀请,作了题为《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演讲。一开始,他便开宗明义道:  相似文献   
45.
课堂回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课前预习:1.学生阅读老师印发的关于《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鉴赏资料,理解三篇作品的情感,明确其抒情方式.2.阅读课文两遍.)一、明确学习重点师: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这里有个关键词——“情感”,除了梁任公的情感,这篇文章还写到了哪些情感呢?  相似文献   
46.
去年10月离开人世的梁从诫先生提起他的家族,骄傲之余总免不了黯然神伤地做两句论断:“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我们三代人的最大悲剧是选择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47.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1898年9月(即戊戌政变)以前,晚清救亡图存的现实之需,促使梁启超开始从国民精神层面来考虑民族振兴之路,这在其思想文化观念上有具体表现,并由此引发了他利用文学来启蒙国民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48.
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读书可以提高智慧,修养身心,  相似文献   
49.
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 《新读写》2011,(2):54-55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晃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  相似文献   
50.
1926年夏,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三、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当时,在国学研究院任教的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这对那时的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有位年轻人也和众多学子一样,非常想进这所名师云集的著名学府,但他仔细地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