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樊彩萍 《滁州学院学报》2006,8(2):98-102,121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长达17年之久,是清华师生公认的对清华大学发展最有贡献的校长。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他的“通才教育观”、“大师论”和“教授治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梅贻琦大学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仅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按照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逻辑展开,探讨梅贻琦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3.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如他关于通识教育对人生的作用及在大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他指出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通病——通识教育不足;他提出的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等。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目的、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了解,开辟多种通识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4.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将师生关系概括为“从游”。他说:“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我仰慕先生,追随先生学习高等教育学自1990年代始。从作为编外弟子自觉学习先生的论著,到1994年入室受业三年,再到博士毕业后专门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迄今已历三十载。  相似文献   
25.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26.
大师、大楼与大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恐怕是现今中国人论大学者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梅贻琦先生的这句名言之所以为人们钟情,就是因为它道出了办好大学的一个基本理念。一所真正追求卓越的大学,它应当有能够创新知识的杰出教师。师之所存,道之所在;道之所在,人之所向;英才聚焉,故成其大。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1931—1948)。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8.
刘丰 《山东教育》2009,(7):22-22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言推广至中小学教育亦合用,然今大师不见人,多见名师声。我们都曾困惑于当代何以少有教育家,在不懈实践中,很多地方都倾力培养、打造,甚至于包装“名师”。毋庸置疑,名师可以大大提升地方教育的知名度与号召力,住往成为衡量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9.
大学是大师、大学生和谐互动之学,是教师导引、学生从游之学。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日,‘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梅先生对“大学之道”的论述,影响深植于清华,而远播于厦大。  相似文献   
30.
近三十年来,对梅贻琦教育思想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目前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开拓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新局面,还需要在挖掘、整理新的研究材料、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克服梅贻琦研究的"高原现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