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清华、浙大为例,结合梅贻琦、竺可桢的办学实践,分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2.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13日,蒋介石派人飞抵北平劝说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又两次亲自打电话催胡适飞南京,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胡适小儿子胡思杜表示留在亲戚家。  相似文献   
53.
西南联大已是历史名词,然而其业绩依然光辉。以大学校长为视角,为解读西南联大提供了新视角。联大的成功与该校校长的治校有方紧紧相连,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个人的人格修养都促成了联大的向前发展。而这些都值得今天的大学校长们去感悟和借鉴,从而更好地引领大学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54.
重庆清华     
《物理教学》2020,(5):F0003-F0003
一、重庆市清华中学校简介: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亦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学校先后培育了朱光亚、卢佩章、张仁和等7名中国两院院士或欧洲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5.
徐百柯 《教育文汇》2004,(10):49-50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56.
梅贻琦教师理念与办学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贻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校务期间 ,从“大师论”出发 ,尊重教师 ,实行“教授治校” ,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办学的方针。梅贻琦的教师理念和办学实践 ,对于当前推动高校师资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作为校长,心中应该有梦,校长的梦就是理想的学校。我们常常谈论一流学校,谈一流学校自然会想起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纵观当今世界著名大学。哪里有好的研究传统。哪里有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哪里就会吸引住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58.
提起“大学”的定义,今天的高校领导,几乎无一不能说出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认为,教授与校长相比.校长固然重要,但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人,最重要的是教授。  相似文献   
59.
范泓 《语文新圃》2008,(10):15-16
梅贻琦这个名字是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也是奠定"清华校风"成效最卓著的人之一.清华著名校训来自蔡元培,但真正能够将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梅氏说过的那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至今为学界所激赏和推崇.而梅氏一生身体力行,形成办学的特殊风格,"造就清华校史上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被认为是近代华人世界极重要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0.
《师道》2004,(11):48-49
1931年冬,42岁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由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