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189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119篇
体育   470篇
综合类   244篇
文化理论   123篇
信息传播   4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淘淘:丁丁,上次你跟我说的那些民俗,我回去一查资料,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942.
本文对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作了分析,并认为要全面深入地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我们不应该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43.
贺开村位于云南省勐海县勐混镇,高山地形,是拉祜、哈尼、傣三种民族组成的一个半山区村寨。笔者在这里针对拉祜族村寨的民俗与教育情况进行了田野考察,当地2008年修通道路,通路之前与外界交往较少,过着高耕火种的日子。随着2007年茶叶市场的兴盛,贺开村"万亩古茶园"享誉全国,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贺开拉祜族村寨迸发出新的文化活力。此次田野考察,笔者和拉祜族人民生活在一起,追求在客观公正的视角下了解当地拉祜族民俗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到当地学校考察拉祜族学生学习生活,分析山区拉祜族教育发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44.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航坞山南麓,由明代著名女将沈云英首创的云英讲学堂演变而来,历史悠久。前身为瓜沥镇昭东中心小学,2004年学校扩建后更名为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在文化立校、特色亮校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引  相似文献   
945.
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俗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可在"自主—合作"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以文化自觉意识去自主建构民俗知识,发现和认同家乡民俗,并由此生发对家乡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这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6.
民俗文化与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烟台擅山海之胜,有丰富的山海文化资源,这也决定了烟台的民风民俗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对烟台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在开发与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关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47.
李穗玲 《早期教育》2010,(6):I0002-I0003
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隆重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这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因为这一天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活动。  相似文献   
948.
火把节是彝族年度性重大传统节日。彝族传统火把节有敬天祭祖、占田祈丰、烧虫逐疫、叫魂赎魂四个民俗特征,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正是这些独特的民俗特征,一直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彝族火把节的传承和发展,使火把节成为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彝族周期性地演述这些节日民俗特质,不断沟通天地人际关系,同时也规范着彝族社会。  相似文献   
949.
南长古运河自南长桥至清名桥,以其“人家尽枕河”的吴地风貌被称之为“水弄堂”。闻名遐迩的古运河“水弄堂”凝聚了无锡3000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运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950.
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宗旨,就是力图超越现实民族矛盾,促进两个民族的互相了解,以期实现互相友好、互相提携的愿望;克服文化沙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偏见,互相尊重,则是两国人民乃至东亚各国之间真正实现互相理解与友好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路径上,他抓住日本神道教这一固有民族文化传统,从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民风民俗角度深刻认识、理解日本民族,充分肯定日本文化传统的独特性,这对于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互读与交流,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