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我曾两次教学《水乡歌》(苏教版二年级匕册),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202.
张银红 《辽宁教育》2013,(12):36-36
我园地处农村,人文风情淳朴,水乡风光秀丽,活动空间广阔,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随着镇旅游事业的发展,会船节、采菱节、采藕节、捕鱼节、鱼鹰节等充满着民俗风情的活动有声有色,突显出水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四方游客。这些水乡特有的资源,蕴含着人文知识,体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情。我园在国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因地制宜,把这些独特的显性与隐性的文化内容引进幼儿生活,植根幼儿心中。  相似文献   
203.
梦里水乡     
梦里,思绪飞过千山万水,抵达了那个令无数迁客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江南。  相似文献   
204.
姑苏水乡游     
春天悄悄来到了江南大地。趁着明媚的春光,我们跟随络绎不绝地踏青的人们,来到苏州郊外,作了一次姑苏水乡游……清晨,我们穿过古城曲折幽深的小巷,走出闾门,漫步来到七里山塘。关于这条七里长街,有段饶有兴味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山塘一带瘟疫流行,河道阻塞,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后来,有位老人告诉大家:山塘所以蒙难,是因为虎丘山上的白虎斗不过狮子山上的青狮,只要疏  相似文献   
205.
唐永明 《收藏》2019,(1):10-10
李传新表现江南风光的山水画,拥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形成了带有作者自身识别标签的画风。在山水画摹古之风大肆流行的今天,他的画一改荒寒萧瑟、冷峻清郁的避世哲学,展现出一派就在我们身边,而不轻易为人所发现的朴实美景,有着浓郁的当代田园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06.
罗时进 《东吴学术》2023,(1):5-14+2+161
江南就总体地理特征而言,皆可称为水乡。水是构成江南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基础条件。清代江南文人,尤其是底层文人的日常生活如果说具有特定的“乡土性”的话,则与水乡密切相关。其“乡土性”表达出文人与水环境的内在关系,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的耦合。然而人在水乡环境中自非超脱性存在,而是黏着性生存。他们在与水的黏着中延展生命的历程,感应社会的脉搏,尤其社会事件会带来心理触击。故其书写的“乐”和“忧”形成了两重生活的节律、生命的音符。研究清代江南文人的人格、性情与创作特点,自应注意其与水乡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应是抽象的、感会的,而应建立在具体的、分析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7.
走过江南     
喜欢江南烟雨蒙蒙的水乡,喜欢二胡幽怨缠绵的低弦,总觉得江南与二胡是分不开的,都有一种湿漉漉的哀伤,江南与二胡该是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缘吧!  相似文献   
208.
刘生 《中国钓鱼》2007,(2):60-61
我跻身于垂钓爱好者的行列已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我几乎钓遍了哈尔滨周边所有的江河湖泊,不仅享受了不同水域垂钓的乐趣,更使我在一处处新鲜而又陌生的环境中,尽情地领略了大自然赐与人类的旖旎风光。位于哈尔滨市东南方93公里的"九三",山青水秀,景美鱼肥,是垂钓爱好者的好去处。这里有条在当地很有名气的河流,  相似文献   
209.
裘真 《上海集邮》2005,(3):44-44
笔集得一张包裹单,由广西扶绥东门于2002年1月31日寄往广西武鸣,包裹重3770克,保价费1元,共计5,40元,贴普29的2元票2枚、《水乡古镇》第3图80分票1枚、普3D的60分票1枚,符合所需邮资,盖销“2001.01.31.08”日戳。  相似文献   
210.
今天,如果乘坐飞机经上海进入中国,你仍旧可以看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地理学家G.B.格雷称,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里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地方,至少从15世纪起,这就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它一直养活着世界1/5的人口。这里的繁荣还造就常常令外人心醉的“精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