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4篇
教育   97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水浒传》呼唤着野性,其朴野之美呈现为一种显著的审美形态。从整体构思看,把神魔的灵异与社会的动荡结合起来,给梁山泊的野性强力精神以合理的解释。而好汉们犷悍、粗野的性格与造反的目标结合起来,这种朴野之美便表现出正义的理想光辉;同时,小说对野蛮杀戮场景的再现,对环境的描绘,对好汉们肖像、绰号、武打、饮食等方面的渲染,都显示出朴野之美。《水浒传》对朴野之美的追求,不仅是宋元的社会现实促成的,也是中国俗文学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是数代说话人与文人审美趣味的调整与转变。  相似文献   
52.
“一丈青”常见于早期水浒故事,其具体含义,虽经余嘉锡、严敦易诸先生考订,仍有争议。本文认为,“一丈青”最确切、最原始的含义,应该是指人物身材“长大”,并非某位好汉固定的绰号。今本《水浒传》中一丈青扈三娘及王英的形象,是民间“丑夫俊妻”型故事与早期水浒故事中流传甚广的绰号“一丈青”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认为《水浒传·武松打虎》中,武松打虎前在酒店喝酒时对店家说的那句话“好的切二三斤来”,不应断句,否则破坏了武松的性格的一致性.同时,对众多《水浒传》版本中此句断句不统一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5.
周郢 《华夏文化》2008,(1):52-54
提起东岳庙(今泰山岱庙)打擂,人们便自然会想起《水浒传》中“燕青智扑擎天柱”的精彩情节——东岳庙中双虎斗,嘉宁殿上二龙争。岳庙擂台上一番恶战,浪子燕青身手不凡,不可一世的恶霸任原,终于成了梁山好汉的手下败将。一时间“哄动了泰安州,大闹了奉符县(今泰安)”。”在京剧《神州擂》、电影《浪子燕青》及近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上,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当年擂台比武的壮观场面。  相似文献   
56.
李宁  李成银 《精武》2007,(1):6-7
山东是齐鲁武术文化的发源地,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齐鲁大地,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有邹鲁故国,孔孟之乡;北有齐国故都,春秋首霸。座落于鲁西南的水泊梁山,是以宋江为首的108名梁山好汉的精湛武功、传奇故事,被记载于《水浒传》一书而驰誉中外的。《水浒传》虽是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小说,但它来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因为确有一段以水泊梁山为营寨的农民起义史实。子午门功夫(又称“梁山派”)就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梁山众英雄好汉们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生活经历中创编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梁山一带也因此习武之风盛行,成为中国著名的武术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57.
在金本《水浒》中,金圣叹通过对《忠义水浒传》的删改评点,使武松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活跃在人们心中。“仁”是武松的思想基础,“义”是武松的思想核心。他既平凡又神奇,神奇中见平凡,平凡中显神奇。金圣叹以武松的言行和斗争精神为自己出了一肚子怨气,从感情深处与武松发生强烈共鸣。他评武松,实为以此评论自己,抒发个人的爱憎感情  相似文献   
58.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一百多年前曾在欧洲被广为译介,国内学界一般认为法国汉学家巴赞是欧洲最先翻译水浒故事片段的译者,但史料证明,德国汉学家在1834年就节译了该小说中的章回,时间上比巴赞的翻译早整整16年,同时,此后陆续问世的德译本《水浒传》,也各具特色,形成欧译《水浒传》之林中的独特风景。本文对《水浒传》三个德译本及其译者的情况作粗浅的梳理,以实例阐述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水浒传会评本》从出版迄今已逾三十载,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及舛误之处。从评语来看,主要表现在版本和勘误两大方面。版本方面分为新版本的缺失及版本的单一两个部分;勘误方面分为句读问题、古字问题、缺字句与批语问题、增字增句问题、误字问题、不同批语误入问题、批语重复问题及批语位置问题八个部分。  相似文献   
60.
水浒传》在构陷同道、破坏社会、主动对抗皇权三个方面与传统"忠义"思想之间存在逻辑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也给俞万春留下改造《水浒传》并创作《荡寇志》的机会。《荡寇志》虽然纠正了《水浒传》的逻辑失误,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取得突破,反而由此损害了自身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