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
有效改善首都地区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计划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强化水污染治理,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北京安全用水。  相似文献   
12.
张艳丽 《兰台世界》2011,(11):75-76
方观承是乾隆朝五督臣之一。他任直隶总督兼理河务近20年,除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学校外,在永定河治理方面倾注了较多的精力。他在治理过程中提出的上下兼顾、堵疏并举、防治结合等综合治理思想在实践中都被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位于京西的永定河切穿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其上游流经山西黄土高原的桑干河,下游在天津附近流入海河.南北朝谓漯水,辽金以后称为卢沟河.元代,卢沟河又称浑河,是因为河水浑浊的缘故.明代以后,浑河下游东支淤塞,南支也经常决口改道.清代康熙三十七年修堤疏浚,改道由固安、永清、文北出三角淀,以达天津西沽,注入海河,由此正式改名为永定河.清代永定河水患频繁,且元、明及清初就有"浑河之患在于沙"之说.长期以来,永定河的淤积、改道、溃堤时有发生.笔者在查阅清代档案时,看到嘉庆六年六月初,直隶遭受严重水灾,其所属五大水系(永定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同时涨水,全省78个外县受灾.  相似文献   
14.
芦沟晓月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来,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芦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相似文献   
15.
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新读写》2011,(7):51-53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丰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  相似文献   
16.
成向阳 《新作文》2013,(6):21-22
明朝正德年间,京城西南卢沟桥畔,千百官民人等为了在永定河里打捞一支碧玉簪而焦头烂额。这支不慎从马背骑手身上遗落河中的玉簪因事关重大而闹得一时沸沸扬扬。地方官发动官民不分昼夜大索数日,也未能使这支河底的玉簪重见天日。所有参与打捞的人皆战战兢兢,很多人在打捞无望之后甚至生出了跳河一死之念。打捞者之所以这般惶恐惊惧,是因为这个因驰马过河而遗落玉簪的冒失  相似文献   
17.
年轻时读张承志《北方的河》,被他的大气磅礴所震撼,无论是黄河父亲般的博大,还是黑龙江的勇气,抑或是永定河的坚軔,都给年轻的我以莫大的精神冲击。年轻人特有的理想、荣耀、幻灭、失败、感动和鄙夷随着北方大河波涛起伏而汹涌澎湃。当时,我真的是被迷住了,当然也来不及多想,只是朦胧地感觉大河与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度有一些关联,但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芦沟晓月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  相似文献   
19.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部,距城15公里,跨永定河(旧称卢沟河,一称卢沟河,清以前又称无定河)上,为古城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这一带远在战国时期就是燕蓟通往华北的交通要道。自金太祖完颜(原名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定都中都(今北京)后,为了在军事和经济上加强对华北的控制,决定兴建永久性的大石桥,当时招募全国南北名工巧匠云集卢沟河畔,竟达数万之众,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开始建桥,历时三载,在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建成。起初定名为“广利桥”,因永定河古名“卢沟”,遂以“卢沟桥”而闻名天下。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