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乡村建设思潮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重要思想潮流之一。该思潮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思想派别。各派别间虽存在共性却隐含着较多分歧。这些分歧使这场社会改造大潮最终潮起潮落,难以完成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2.
最近,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喜欢在自己的课桌上创造所谓的"课桌文化".这些"课桌文化"还分成许多派别呢,有"卡通派"、"追星派"、"书香派"、"体育派"……  相似文献   
43.
墨子晚年游说鲁阳文君,死子鲁阳。由墨子游说鲁阳文君的说辞,可见墨家“非攻”学说成熟于墨子晚年。墨子死后.巨子孟胜继续守卫鲁阳,并死于阳城。自此后墨家出现派别分化。  相似文献   
44.
自从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以来,"百家争鸣"四个字几乎家喻户晓.一般认为"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战国时代多种学术派别竞起、异说纷呈的形容,但这与<史记>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和<汉书>"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的说法有何关系,还有待说清楚,据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双百方针和文化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1901年,梁启超曾对李鸿章下过断语,"鸿章才本中上,目光较常人稍为远大" [1](P150) .梁氏称其目光的远大恐非指其政治上的远见,而是承认他是一个"熟练的政治家",由一介书生,"一路扶摇"而权倾一时,并形成庞大的以他自己为核心的政治派系.美国学者朱昌峻在《李鸿章评传--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一书中则有这样的具体解释:"他有由门生和朋友、尤其他的合肥同乡所形成的圈子,……他们随着他的时运日佳而时来运转,许多人成了他的幕友.……他们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在全国政治上形成一个有力的派别,其影响超过了曾国藩、左宗棠和其他高官的幕友所形成的类似的派别." [2](P337) 但朱先生只是意识到幕僚在政治派别形成中的作用,却没有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李鸿章及其幕僚如周馥、盛宣怀、丁日昌、薛福成和郑观应已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淮系这一政治群体的研究则不够充分,而对幕府制度在其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更是付之阙如.从幕主与幕僚之间的互动关系去研究政治群体无疑应是人物研究延伸与拓展的切入点,是从个体到群体的升华.欧阳跃峰教授的新作《李鸿章幕府》(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即是这种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初叶的中间派别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政治势力。本文对中间派别的不同政治倾向的社团组织加以梳理,并归为三种类型。揭示了三种类型中涵盖的各党派社团组织的思想倾向。分析了中间派别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7.
自然与高贵     
《我们的三六巷》…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海南式的。也许,用一个省份的名字命名一种文学风格,会有不妥之处。但是,由于这个省份的特殊,这样的命名也许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赦免。而以内容、形式二分的方式来评论一部作品显得略为陈旧,在这个文学派别、理论几乎有点泛滥的年代,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古旧并不代表没有说服力,而新潮未必就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8.
49.
近期读了一些儒家经典篇目,感受很深。儒家是宣传用伦理道德治理天下的政治文化派别,儒家思想对今日新闻宣传的管理仍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儒家宣传以精神文明指导、用精神文明渗透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业务素养和新闻素质的提高有着普遍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0.
刘建春 《青年记者》2009,(21):17-17
近期读了一些儒家经典篇目,感受很深。儒家是宣传用伦理道德治理天下的政治文化派别,儒家思想对今日新闻宣传的管理仍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儒家宣传以精神文明指导、用精神文明渗透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业务素养和新闻素质的提高有着普遍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