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唐宋以来即为军事要冲之区的三门湾,历代海防遗迹多有所存,尤以明代所存最富。三门湾沿海明代构筑的一条以卫、所为点,巡检司、寨汛、烽堠为线的雄伟壮观的海防长城,肩负着防御倭寇的重任。这些海防遗迹是研究台州海防文化重要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22.
本主要介绍晚清封建政治家-浓葆桢在1874年日本制造的台湾危机中,以钦差大臣身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在危机中他积极调兵遣将,部署海陆军力量,实施筹备台防中“厚集兵力”的军事谋略思想,挫败了怀着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保卫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23.
山东半岛扼渤海而屏京师,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受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王士性认为当时山东的海防形势岌岌可危,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应该重视朝鲜半岛的作用,在海防政策的制订中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反对刻舟求剑式的边备政策。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当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并对今天我国的海防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晚年左宗棠,担任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任上勤政爱民,造福地方;坚持海防塞防同等重要,并提出和身体力行海防江防同时并举与海防中协同作战的防务思想,在反侵略战争中做出贡献;其改变洋务企业经营方式,实行商办的洋务思想,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明朝末年,西方海权思想勃兴,海上贸易兴起,荷兰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来到中国,意欲凭借其海上力量占据澎湖,并以此为据点控制福建沿海贸易,由此引发了明末澎湖之役。战争的结果是荷兰人战败退出澎湖。明政府组织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土,客观上战争也促进了中西交流,使得明朝的火器制作技术得到改进,东南海防建设重新提上议程,也促使东南亚海上贸易蓬勃发展,给中荷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甲午一役,清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重建成了战后一个重大课题。作为受到朝廷重视的一名地方大吏和中枢要员,张之洞一向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与建设现代化军队。在甲午战后一片缓建海军的呼声中,其力主加强海防、重整军备的强硬立场,以及坚持借款购舰的果敢作风,在一班晚清重臣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着眼于张之洞在甲午战后海军重建中的主张与实践,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展现了他在清末海军重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曾国荃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他长期担任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他的海防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形势下的产物,并在担任两广、两江总督等职时,致力于发展海防建设,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在抗击侵略者入侵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提出了扼要设防、有备无患、固结民心、以变求通、先固本基等一系列宝贵的海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28.
清朝晚期中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军事侵略,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74年日军侵入台湾事件,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由于这些侵略战争大都是从海上发动的,海防建没对于清政府来说一直是一项紧迫的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9.
林则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禁烟思想,二是海防思想。史界对林则徐的禁烟思想著述颇丰,但对林则徐的海防思想涉及甚少。本文力图就林则徐的海防思想作一概述,期望能弥补史界研究之欠缺。  相似文献   
30.
冯博 《兰台世界》2024,(2):143-146
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对外扩张,对处于衰落中的清朝来说威胁很大。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台湾,吞并琉球,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孤意狂奔。面对琉球问题,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力求维护天朝上国地位的前提下谋求实现“存琉祀”。此间,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得到发展,其战略方向瞄准日本,重视军事和外交的结合运用,同时其对海岛的狭隘认知也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