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341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6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清末民初中小学伦理教科书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内容上都注意到传统道德转换:既保留传统道德成分,又有新道德因素。单种教科书研究较为深入。目前的研究仍有一些不足:内容研究缺乏深度,对编者关注不够,取材多限于某几种教科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2.
受到社会文化体制转型的影响与冲击,清末至民国初期的陇中文学作家群逐渐产生分化,出现了三类体现不同创作思想趋向和文本特征的作家群:一类是以安维峻为代表的坚持传统封建文化思想的作家;另一类是以尹世彩为代表的坚持传统文化观念,但面对社会体制的变化和政权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接受和认可的作家;第三类则是以阎士璘、杨思和范振绪为代表的体现出了民主主义因素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3.
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摆脱统治危机而被迫采取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法"活动,这场活动以经济改革为动因,最后波及政治改革领域。绅士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成了首当其冲的对象,失去了传统的特权,出现了多向分化的新现象。湖南绅士也不例外,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他们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当兵为民,走向下层;有的人经营工商,创办实业;有的人兴学育才,成为新式教育工作者;有的人办报编书,成为自由职业者;有的人投身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但更多的人则以合法的手段,推动清末变法向政治领域延伸,促使湖南宪政文化迅速兴起。  相似文献   
154.
《格致汇编》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在清末的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讨论清末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创刊缘与刊行情况,分析其内容与特色,论述它在清末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贡献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5.
梁启超的努力,使"小说救国"论蔚为大观。作为"新小说"肇始的"政治小说",先天地秉赋着宣教的文学社会功能。这一文学史实的还原,必须依傍于政治小说流变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6.
编练新军从清末新政开始的。新军待遇优厚,一个士兵的月饷可以养活五口之家。读书人的首选是上学堂,但新式学堂学费很高。当兵不用花钱,还可以挣钱。新军也特别愿意招募读过书的  相似文献   
157.
清末华北铁路体系初成诸因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后,由于西方入侵中国、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打击,内忧外患、威权日衰的清廷,把军事、交通等现代技术的引入,视为稳定政权、抵御外侮的必要手段。因此,近代中国最初的铁路建设,并非完全是经济发展或工矿业需求的产物,这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明显特征。尽管清政府建设铁路体系的出发点不在经济需求,但除个别边疆线路所具有的国防意义外,多数铁路的建设自然沿袭旧有官道、驿路或商路,一些线路则因受制于出资国家的利益考虑而选择了以沿海港口城市为终点。由此,华北区域的工商业发展开始了受制于外贸、以东部带动西部的时代,以行政中心为商业终级或中级市场的传统商业网络,渐次演变为以东部港口城市为终极市场、以具有铁路交通条件的各行政中心为中级市场的新型商业网络。华北区域工商业发展及城市变动的新格局,反过来也推动以铁路为骨干的近代交通体系由东向西的梯级建设。  相似文献   
158.
清末社会,随着立宪思想的日益兴起,法政知识与法政人才成为社会亟需而倍受重视,法政教育也应时兴起。本文主要考述在清末立宪的社会思潮之下,地处西北边远的甘肃地区法政教育的发轫。  相似文献   
159.
受维新人士对小说启蒙作用的认识进而发起小说界革命的影响,清末小说的译介和创作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教育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小说创作的题材之一。通过撷取清末教育题材小说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叙事片断,透过其常见主题和有关新式学堂办理、教学等情形和师生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揭示小说语境中教育革新与守旧、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所呈现的清末新式学堂图景。  相似文献   
160.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洋等涉及民族观念词汇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则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这批条约口岸知识者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如何由直呼为夷,到夷洋混用,再到去夷用洋,表达出自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心境,由此也可看到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嬗变的一个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