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任道斌 《收藏》2012,(15):122-127
我的书斋思嘉室,距西湖柳浪闻莺仅数百米。推南窗而见茵茵绿草,间有老梅一丛,金桂数株,秋冬时节,暗香浮动。室之东邻杭州孔庙,此处有创建于南宋的大成殿,双重歇山顶飞檐,巍峨秀美;还有黑瓦白墙的碑廊,绿藤爬壁,香樟如荫,极为幽静。北面一墙之隔是我供职的中国美术学院,素有艺术摇篮之称,闻名遐迩。陋居虽仅容膝,但有此文雅气场、自然佳景,令人澄思静虑,故名其日"思嘉室",亦寓以想念嘉友之意。我将多年的藏书插架于此,坐拥书城,尽儒雅之乐;又将画桌临窗摆设,闲来满纸云山,  相似文献   
62.
吴桢 《收藏》2012,(2):21-23
数月前,于友人朱传量先生处得见《苦乐斋藏画选》上下两册,为卷中藏画之丰、涵盖之广而颇感诧异。画选几乎囊括了上溯吴昌硕、齐白石,下至刘旦宅、陈佩秋等中国近现代京派、海派的所有名家。更值得称道的是作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其中不乏如徐悲鸿的《奔马》、李可染的《牧曲》、傅抱石的《赤壁夜游》、潘天寿的《朝霞》等名作,藏品风格  相似文献   
63.
论潘天寿的艺术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艺术历来重视艺术与人的关系。强调艺术与人格的统一,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画艺术的最高理想境界。人格是指拥有某种恒定的生存原则和价值取向的人的精神品质,是一个人的总体思想、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的体现,它不是一种局部的、随波逐流或权宜善变的东西,而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的物质利益之上的,经过提炼和升华了的生命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强烈挑战和冲击。潘天寿认为,中国画和西方画是两个不同的绘画系统,只有各自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开拓艺术的新境界。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创造了雄放阔大、至显至奇的艺术风格,在绘画作品的用笔、着墨、构图和意境等方面都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5.
有记者问我与上代新闻人是否有代沟. 我想起几年前在<新青年>的时候采访画家吴冠中,他说:"潘天寿在的话,我要请他喝茶聊天,张大千来,对不起,不要见的,我觉得话不投机,有代沟."  相似文献   
66.
潘天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从传统中走来,在反传统、竞时尚、视中国画落后保守、不动大手术将被淘汰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氛围下,坚持守中,与西画拉开距离,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引书入画,以强雄的笔墨、生动的意态、淋漓的墨气开创山水与花鸟画相融合的大花鸟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7.
中国画笔墨的艺术性,皆因它是由用我国传统特有的圆状毛笔蘸上色或墨,经与水进行比例不同的调和,再通过宣纸的微妙渗化和不同的用笔手法的多样运用,描绘出具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气象万千的画面体现的。这既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和否定的,又严格区别于西方油画用扁笔和油画色在画布上作画,并以覆盖力极强的叠糕法为基本方法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相比,中国画笔墨的手法无疑更加丰  相似文献   
68.
这幅《赤松图》,是潘天寿为庆贺郑母毛太夫人70寿诞而作。赤松小寿一千年点明主旨,寓意健康长寿。画面下方的花盆,画家采用惯常使用的表  相似文献   
69.
潘天寿先生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人生"而艺术,"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艺术主张,是其艺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一生艺术教育活动和创作实践的结晶,是其典范人格和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潘天寿先生视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将画画视为副业,而这往往为潘天寿研究者所忽视。正视和弘扬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徐国卫  陈根远 《收藏》2013,(1):18-19
他们多在1949年以前即以传统功力精深、画意别具一格受到当时画坛徐悲鸿、潘天寿等大家激赏。50年代以降,艺坛画苑春天不再,但五位画家凭藉对艺术的热爱,艰难探索,在批斗、抄家等今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在全家混居一间几平方米的灰暗棚屋中,他们用画笔描绘着祖国山河的壮丽,寄托着他们心目中对鸟语花香的自由世界的向往,为古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