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54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对人的微观行为的教育,但它在思想、心理、化、技能等素质教育几个方面,对人的宏观行为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全身心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8,(5):72-72
函授学员孙二朋、陈杨报道:第二炮兵某部党委“一班人”最近认真总结了部队管理中的难题,积极探索破解部队管理难题的方法和对策,最终通过采取组织文艺骨干把各类违纪问题分类编排成“专题晚会”的方式,把各类违纪现象在官兵面前进行“集中曝光”,让官兵捧腹大笑之余,回味沉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识到,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应从初一新生入手,制订一个实用、可行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有指导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艳 《早期教育》2007,(9):18-23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设计不能只追求一种视觉效应的显色,而要体现内在品质的秀色。其色彩概念、造型概念要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未来的艺术修养、文化品位、人生态度等打下深深的烙印,并可能造就他们的艺术才华与创新思维。所以我园在设计环境的时候特别注重在细微之处品质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张兵 《山东教育》2011,(7):91-92
一直很喜欢读书。作了妈妈后,我的读书习惯开始潜移默化到儿子身上。我深信:认识第一个字,翻开第一本书,开始人生的第一次阅读,是孩子看向世界的第一扇窗口。我希望能为他打开一扇窗,让他呼吸到外面世界清新的空气,于是,我选择和儿子一起读书。  相似文献   
6.
耗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10月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测试的实施和推广,潜移默化地提升参试者对母语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关于母语水平下降的担忧再次被推到台前。面对语文课在“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名单上名列榜首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是什么让班集体活动魅力无穷呢?什么样的班集体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充满魅力的班集体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呢?本文就此谈点浅见,以供老师们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红东 《课外阅读》2011,(10):87-87
二十一世纪,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使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教育担当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能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呢?在此谈一谈我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9.
孙璐璇 《课外阅读》2011,(10):373-373
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21世纪教育行动纲领》所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美育范畴的歌唱教育便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通过美的声音和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发展幼儿身心机能,开发幼儿形象思维、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使幼儿身心两方面同时受到教育,其教育功能也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作为学生最为畏惧的一门科目,我们教师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感染,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素养,并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