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59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怀疑论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起点。普遍怀疑基于良知为我们提供的健全理智,始于对经验常识的反省,实际上是理智的自我反省。普遍怀疑的前提是诉诸健全的良知,其中暗含了三重公共性的理论预设;普遍怀疑并不等于反对经验,而是重新审视经验;普遍怀疑的起点是对感官不可靠的论证;普遍怀疑中预设了八个不证自明的前提。  相似文献   
22.
谭娟 《高中生》2011,(7):21
我们的青春应该透着决绝的坚强,我们的青春应该透着理智的任性,我们的青春应该透着无可比拟的骄傲……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道彩虹、一抹霞光,虽然短暂得让人惆怅,但是令人神往。青春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杯咖啡、一枚青果,虽然滋味有些苦涩,但是余味悠长。  相似文献   
23.
在课改新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所主张的不盲从,不是推崇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而是要摒弃浮躁.辩证地思考,理智地取舍,自主地发展。  相似文献   
24.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以善为目的,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  相似文献   
25.
顾军 《班主任》2005,(6):20-20
4月3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工委主办,十一学校团委承办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海淀区中学生“理智爱国”论坛暨“爱国短信”大赛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举行。“理智爱国”论坛共有来自12所学校的16名学生发表了即兴演讲,他们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有力的辩驳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令人震撼的不是他们的演讲的才华,而是他们对时事的敏锐、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26.
《学习之友》2006,(4):5-5
在经济学理论上,企业家精神本质就是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者,以我自己的体会和分析来看,我把创新精神定义为冒险+理智。  相似文献   
27.
现代心理学明确表明,在现实的、具体的管理活动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管理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管理过程中,情感因素总有伴随着认识发展过程的始终。那么,究竟什么是情感,情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情感对人的行为产生伤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情感在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弄清这些问题,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探寻开展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以达到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功效。  相似文献   
28.
我们班,有一根顶梁柱,缺少了她,仿佛天就要塌下来,抵挡不住;我们班,有一棵救命草,缺少了她,仿佛所有生病的人,都无药可救;我们班,有一位老园丁,缺少了她,仿佛花儿都不再盛开,从此枯萎。她,是一本书,知识多;她,有一种爱,很温暖。因此,我们需要她……——陈子钰  相似文献   
2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以传授理性科学知识为主,在教学中关注认知目标的达成,片面地进行理智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以此为培养学生的唯一目的或主观认为认知目标的达成意味着情感目标的瓜熟蒂落。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说教实现的,语言承载的人文、思想等内涵寓于语言之中,只有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里我以《老人与海鸥》为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0.
从《道德经》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结合文本中的例子揭示出老子也有浪漫的情怀和诗人的理智,再结合其传达的复杂信息对《道德经》的文学性进行分析,并且从接受者对《道德经》文学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不同的接受者的知识结构和所处时代对《道德经》文学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