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临洮邓千江《望海潮》被明人杨慎誉为“金人乐府第一”,今人赞誉颇多。但对词作的解读,尚有许多疑点需要辨别。词作缘起与宋夏之战应该正相关,词作题旨也涉及了金夏战事。但从史料来看,词作笔触所指具有复杂的战争背景。词作中写到的地名为实指并非用典。循此,我们可以解颐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创作和流传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类型学和图像学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考释了陕西延安市甘泉县兰家川石窟北宋浮雕图像的内容,并且分析了图像来源和思想内涵。图像组合以释迦佛为主尊,周围配置十六罗汉、佛传、观音救难、文殊普贤与天王像,表述成道、传承佛法、现世救济、华严经菩萨行等多种思想观念,反映了陕北佛教信众的心理需求。佛传图像之六年苦行融合鹊巢于顶、芦芽穿膝,尤其彰显时代特征。该石窟浮雕图像与唐宋时期敦煌绘画联系紧密,生动体现了陕北与敦煌两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3.
扬雄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创作了四篇赋,这四赋虽都为模拟之作,但并未亦步亦趋,而是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有很多的创新,这些为扬雄在汉赋史上赢得了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书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藏书机构,最早杭州九里松有钱氏书藏,苏轼命名.1809年,经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倡议,阮元在杭州灵隐寺大悲阁创办灵隐书藏.灵隐书藏在设立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并驾齐驱,“与海内七阁并峙,儒林文苑仰若日星”,由此成为清代著名的藏书机构,众多知名人士的文集纷纷收藏于内.在灵隐书藏基础上,阮元又在镇江焦山设立焦山书藏,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此后安亭书藏、菊坡精舍书藏、甘泉书藏、丰湖书藏先后成立.  相似文献   
15.
甘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古代经济史学家和秦汉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历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17日下午笔者在本刊学术顾问宫长为先生的陪同下,就当前的国学热、马克思主义与国学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采访了林先生.林先生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被炒得很热的"国学",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要搞民族主义;21世纪儒家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说法不正确;研究和宣传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历史研究需要勤奋,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要学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一条国际交通要道,更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传送通道。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到底居于何处,就此各地掀起了一场强劲的争夺战。以丝绸之路"起点"为论述对象,通过对各城市争做"起点"缘由的梳理,分析出这种争夺战背后的经济诉求。提出了对丝绸之路具体出发处的思考,给长安(今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又提供了一条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吴强 《上海教育》2014,(9):40-40
每一所高中只要定位目标准确、路径方法科学。都能够形成办学特色,实现优质发展,都能为不同志趣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和成长的沃土。欣闻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原甘泉中学)迎来60华诞,我们由衷地为母校庆贺,祈愿母校青春永驻。60年的办学之路并不平坦,但母校始终恪守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本原价值,把每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当作良材来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19.
刘歆《遂初赋》、《甘泉宫赋》作年学界有所论及,然考刘歆守五原之烽燧时间及《遂初赋》文本内容,论证《遂初赋》作于太初元将元年(前5)十至十二月,而非学界所说之建平元年(前6)与建平三年(前4)。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对王阳明与湛甘泉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多留于文化层面,而缺少对于二人思想的学理实质考察。这就导致了在追问二人所理解"心"、"良知"、"天理"等之间差别的究竟为何上的"语焉不详"。鉴于此,本文拟从二人谈"心"之处为切入点,来考察二人理学思维的建构模式,以求对二人思想之别给出学理上的解释。概言之,王、湛二人面对朱子理学所留下的"心"、"理"二分问题,是分别将"心"作为哲学立场而落于生存实在中以"体察""天理"的模式求其"所存"和将"心"通过语言建构为实体的以知识形式统摄"心"、"理"的答其"所是"。对王、湛之别的学理考察于合理理解宋明理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借鉴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