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新闻与写作》2007,(9):I0001-I0001
江有生,原名江文著,1921年生于日本横滨,原籍广东中山下栅(今属珠海).1942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一旅战地服务团漫画木刻组组长、《苏中画报》主编、第三野战军文工团美术股长、《华东画报》记者、江苏《新华日报》编委,美术摄影组长、《漫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讽刺与幽默》编委.出版有《江有生漫画》,《江有生漫画选》等.  相似文献   
262.
<良友>画报中香烟广告既是商业宣传,也是一种新文化的传播.它们塑造了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倡导了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普及.  相似文献   
263.
264.
我国期刊在新媒体与行业结构性过剩的双重压力之下,通过塑造品牌优化期刊经营管理成为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城市画报》以品牌为中心的经营策略,从内容生产、广告策略和自身衍生品牌推广三个方面考量媒体的“三次售卖”,探究全媒体时代期刊品牌塑造路径.  相似文献   
265.
1926年2月15日,农历大年初三,有一份画报从位于上海北四川路851号的印刷小作坊里新鲜问世。在首印出版、批发推销全无着落的情况下,既是编者又是印刷所老板的伍联德(1900—1972年)发动印刷、排版的小伙计们,直接拿着画报到邻近的奥迪安电影院门口叫卖。1年假期间,行人摩肩接踵,影院前更是有钱有闲人的丛集之所。不费什么功夫,画报不但全部卖完,还一箭双雕地口播了画报广  相似文献   
266.
<正>方茂鸿,1949年生,安徽全椒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安徽省  相似文献   
267.
自 见到 了《发 明与 创新 》,我 就疏远 了《 科学画 报》,爱 上了“ 发”刊 ,我觉 得“发 ”刊 比“ 科 ”刊 更 适 合 我 看 ,因 我爱奇 想。有一次 来了 三位老 友,我留 宿他们 。一张 普通 单人 床只 能 睡一人 ,脑 子突 然想起 若 把单 人床 做 成能升 降的三 层床,多好  相似文献   
268.
二十几年前买到过一堆老画报,其中有《良友》画报、《大众》画报、《时代》画报、《中华》画报和今天我要重点讲的梁又铭参与编务的《文华》画报画报画报,当然是以图画美术为主、文字为辅了,用旧眼光来看,画报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读物。这个观点不能算多大的错,可是我想说这个观点未免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镜。近现代画报具有文化启蒙和开发心智等诸多功效,如果换一种读法,戴上一副放大镜,画报里有内涵的东西就会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69.
如何将略识之无的民众塑造为合格国民是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通俗画报被视为便捷渠道之一。以启蒙为基调,兼顾娱乐与审美的通俗画报在晚清时期大量出现,为包括妇孺在内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图像知识仓库,引导并改造着民众日常生活行为。通俗画报所展现的,不仅是政府与社会精英的国民想象和文化启蒙,还有画报社、画师层层密密的演绎和附会。这种通俗知识文本的广泛存在,为社会教育的蓬勃发展积累民间舆论和实践经验,其触发的回响、带动的社会风尚的变化,是近代中国的精英阶层与普通大众的文化互动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70.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军区总政治部主办的《晋察冀画报》利用摄影图像、文字文本等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效的视觉塑造与历史书写,通过对战争、革命、生活三大主题的历史叙事,把中共缔造成“敌后战区的胜利者”、“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和“生产生活的参与者”的形象。从视觉话语的角度看,这种建构体现于动态化的图像叙事、虚实结合的时空处理、多样化的视觉修辞之中。画报视觉图像的政治化实践,增强乃至放大了中共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力与认可度,为战时中国共产党争取政治合法性履行了媒介责任,发挥了宣传与凝聚作用,并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出版提供了有别于大众化消闲画报的具有意识形态性的“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