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徐少云 《中国教师》2009,(14):16-17
<正>前些日子,上幼儿园的女儿对我讲:"妈妈,我没什么事做了。"我说:"你可以看看《娃娃画报》啊。"看完了,我全会了。"我想也是,女儿最喜欢看画报的,杂志一到,她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看起来,几天下来,就能记下每一页内容。  相似文献   
82.
智慧语丝     
《课外阅读》2016,(4):79
<正>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你永远不能拥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来又沉醉。在你忧伤的时候,天空会给你安慰。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于是,我们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  相似文献   
83.
五四运动使科学救国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为当时中国的科技社团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文化氛围,并成为近代科技社团的主要使命。中国科学社的创立、成长与壮大,催生了中国科技社团的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中国科学社以坚守科学救国为信念,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的研究发展,视传播科普知识为己任。科学社创办的《科学画报》出色地承载了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学的真谛。与众多讨论《科学画报》的文章不同的是,主要重在结合民国科技史的演变,分别从科普传播理念、科学家编辑出版机制及刊物内容与出版经营分离等方面,探讨《科学画报》的传播与经营特征,祈盼对于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报刊转制与转型改革,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84.
徐翼  刘禹  刘洋 《出版广角》2013,(6):46-47
尽管不同国家的体育期刊在出版发行上会受到本国经济文化的影响,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今天,《体育画报》在经营管理上的巨大成功可以为我国体育类期刊所借鉴。《体育画报》杂志作为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期刊,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地位,其创刊于1954年,是时代华纳旗下的重要期刊品牌之一。《体育画报》在市场上的崇高地位也为其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其先后获得了多次美国国家期刊奖,并且在体育类奖项评选中也具有十分权威的评选人地位。  相似文献   
85.
夏勇 《军事记者》2013,(7):35-36
美术设计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门类,是引领时代审美趋势的实用美术种类之一,也是增加报刊、图书、画册视觉冲击力的重要一环。美术设计涵盖很广,包括平面美术、书籍设计、舞台美术等。笔者从1995年到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编辑部工作至今,主要工作就是为画报版面和画册、图书做设计,与美术设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6.
徐沛 《国际新闻界》2013,(3):124-134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7.
早在晚清第一个新式学制——“癸卯学制”实施之前,当时的知识分子就以办报实践推行教育新观念。西方的一些新教育、新话语和思想经由报刊图文的建构,成为影响近代教育在民间落地与扎根的一环。本研究以中国北方的第一份儿童教育刊物——《启蒙画报》(1902-1904)为分析标的,运用巴特的图像符号学,探究思想转型时期的教育报刊如何运用图像与文字建构儿童形象并传递教育观念。研究从儿童学习知识的三方面——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予以呈现,并从“明理/礼”“松绑”“活波”的儿童形象建构中,揭示出文本对儿童主体性的重视及对社会现实的改良关怀,其实用、实际、实现的教育主张扎根于儿童日常生活的经验,体现了比美国教育家杜威更早的实用思想之运用。  相似文献   
88.
画报作为一种现代传煤,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以其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于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画报专题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图文并重且相得益彰。但作为画报专题报道中的主体文字与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体的文字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的文字与诸张照片相配合,反映一个主题或题材的各个侧面,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在给读者诸多知识的同时以美的享受。一、栏目文字的特性不是所有的画报专题都设有栏目文字,而是根据题材所需而定,栏目文字也是引言文字,具有简练深刻哲理性强的特点。这段文字排在大标题和领题照…  相似文献   
89.
“我实际上是担当出品人的角色。”李迪生抬头望着天花板,若有所思。目前,他的头衔有两个,一个是传播颇广的《城市画报》主编,另一个是广东省南方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即南方日报广告部操盘手。李是中国传统媒体集团中为数不多的从一开始就以纯运营思维行销媒体的职业经理人——在1999年执掌《城市画报》前,他已有9年记者经历和9年广告运营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90.
《城市画报》在营销上感觉很像快速消费品。据主编李迪生介绍,他就是像卖可口可乐一样在做《城市画报》的营销。可口可乐已经不是一种单一的糖水,而是代表了美国文化,美国人称“可口可乐是装在瓶子里的美国之梦”。而正是可口可乐的这种理念,才能产生“永远的可口可乐”(AlwaysCoca-Cola)。市场营销理论中,4Ps组合理论较有代表性,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分销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以此相参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城市画报》的4Ps:产品是《城市画报》,定价5元,分销渠道依托南方报业集团发行网以及特殊场所的覆盖,而促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