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全国白色恐怖,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武乡籍知识青年受到进步思想感召,走向革命,李逸三作为武乡先知先觉的一分子,外出寻找共产主义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返回武乡创立党的组织,宣传进步思想,发展党员。党组织领导农民进行抗债斗争,虽因国民党的追捕,党组织核心领导层受到打压,但党的基础十分坚固。到全面抗战前,武乡的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省内发展较快,党员人数占到山西整个省的1/7。这说明党的理想、信念已经植根于武乡的知识青年和农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活展现,也是边缘地区共产主义革命生命力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72.
江青语录留下了 2008年12月,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四十周年。一千多万年轻人四十年前的大迁移动静巨大影响久远,以至于四十年后不少人想搞活动纪念。  相似文献   
73.
为了表达知青一代的独立思考和青春回忆,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年后,在中国美术界一批知青画家的策划与推动下,在有关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青春叙事一知青画家油画邀请展”于5月15-25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此次画展的作者都是当年的下乡知青,以油画形式重构当年知青生活的视觉图景。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新的视角和艺术手法表现了各自对知青岁月的感怀。展览共展出包括陈丹青、许江、何多苓、李向阳、沈嘉蔚、李斌、陈宜明、  相似文献   
74.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在创作中注入一种刚健雄浑之风,表现动乱年代与艰苦岁月中知识青年们的英雄主义主题.正是由于这种被艰难而纷乱的生活所掩盖的精神光辉和作品所独具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才使小说给人以颇具历史感的震撼和启迪,又使梁晓声成为第一个从正面描绘知识青年大返城的人.  相似文献   
75.
华商报讯,热播电视剧《知青》全景式呈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画卷。《知青》的编剧、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很多编剧,只要给钱就写,我都60多岁了,也不缺钱,如果不能写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不能创作一些新的东西,那根本就不用去写了。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的。将军的女儿到西北插队,她在那里得到  相似文献   
76.
提到"再学工农兵",很自然让人想到20世纪那一段"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一提到那段历史,"蹉跎岁月"四个字就会映入许多人的脑海.当然,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重新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呼声.  相似文献   
77.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如今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虽仍有遥远感,但已并不陌生。但新疆乌拉斯台农场,知者肯定鲜甚"!乌拉斯台"是蒙古语的汉译,其意是"有白杨树的地方"。生命力极为旺盛的白杨树新疆到处都有,"乌拉斯台"这一地名和标记在新疆不止只有一处。  相似文献   
78.
中央设省置县和开垦蒙荒的政策是百灵庙自治发动的根本原因.百灵庙自治的推动力量不是以德王为首的几个封建王公,实则是支持德王发动自治的蒙古青年知识分子.以上三个因素是内部原因.至于外蒙古被俄占,东蒙被日占,面对日本西进之势,西蒙为自救而发动自治.该运动受外蒙古人民共和国、伪满洲国及其境内伪蒙古自治的刺激.以及国民政府应付内外危机,无暇顾及内蒙,这为内蒙自治提供了契机.这三个因素是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79.
邂逅大山猫     
1976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尾声中,我走进了大山。刚走进大山的感觉,真是非同小可。高高的山,高高的树,高高的瀑布从山间垂下来。天空却是那么低,低到蓝天白云还有太阳都挂在树梢上,就连夜晚的月亮也带着星星们在枝头间行走。山里的天蓝得如海,山里的空  相似文献   
80.
昔日风貌 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 西北政法大学有着70年的建校历史,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共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陕北公学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抗战干部和知识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