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东江门市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个世界遗产,也是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的第35处世界遗产。《江门日报》对开平碉楼申遗这一本土本年度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了滚动式、立体式的报道。虽然时隔一年多了,回顾这次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报道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值得回味,许多地方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的一个秋天,有位叫刘云德的教授骑了一辆自行车在广东珠海晃悠,骑到郊区骑过梅溪村时,忽然在齐人高的杂草后面发现了好多荒芜了的建筑,没有人住,空落落的,就像广东开平那些散落在乡间的碉楼,它们好大一片,占地足足有五千多平方米,其楼房的建筑面积最少估计也有两千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强化乡土历史教学 弘扬开平碉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乡土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平碉楼及其文化是当地乡土历史教学的鲜活教材。强调对碉楼及其文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开平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仪开平碉楼已有多年,无论是出差还是节日省亲,只要有机会经过325国道开平市地段,就总会下车看看那屹立在广袤的田野里,具有各种欧式古典风格的碉楼群。  相似文献   
15.
藏东川西高原峡谷区,即“藏彝走廊”,是一条神奇的化沉积带。笔首次概括出这里的七大历史化特征,并首次以“母系化带”、“猪膘化带”、“牦牛化带”、“笃苯化带”、“重屋化带”、“石棺葬化带”、“藏缅语多元语言化带”为题,分别加以论述。提出:典籍所载“嫫母”为今白马人图腾和先母祖之一;第一个方相氏出于今白马人先民;峡谷一线民族崇拜的是同一个女神;“康”之新释;昆仑即是牦牛;习用猪膘的民族先民是农业的发明等等,对藏彝走廊的诸种历史化现象提出了新的看法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6,(4):98-100
在建筑元素中的造型和装饰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审美特征。近代开平碉楼的楼顶、女儿墙和门窗是侨乡建筑装饰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乡土建筑上呈现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从变化丰富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中看到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与传统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开平碉楼正式开启了中西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侨乡建筑中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为谁设计?如何设计?一直是开平碉楼研究的一个谜,又是必须解决的基础课题之一.通过田野调查、碉楼文书收集与对知情人的采访,可以判定开平碉楼的设计有外国设计师、中国设计师、乡村工匠的贡献,三类设计师的设计各有特点,又存在着相互影响、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嘉戎藏区地处川西高原东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造就了这一区域奇特的石彻建筑。本文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建造技术三个方面对嘉戎藏区石彻建筑的特色做了分析,对寺庙、碉楼、民居等最具代表性的嘉戎藏区建筑的空间布局、造型特点、施工方法等作了介绍。由此得出结论:石砌建筑不仅体现嘉戎藏族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体现嘉戎藏族绚丽的建筑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高原奇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对西藏和藏彝走廊地区大量的实地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西藏争藏彝走廊地区碉楼的分布、形态、功能等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探讨在藏区存在的碉楼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